老年衰弱作为失能的前期阶段,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功能独立的重大威胁,同时也是人体衰老过程中一个可控甚至可逆的动态阶段。如何早期识别衰弱,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管理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实现衰弱的预防与早期逆转是目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对促进健康老龄化至关重要。
为此,在2024年8月9﹣11日召开的广东省医学会第二十四次老年医学学术会议上,首次设立“老年衰弱与主动健康”学组,并召开了“老年衰弱与主动健康”论坛,由广州市老年医院、广州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研究所朱国栋教授担任坛主。论坛主要是围绕老年衰弱的基础、临床及医工融合研究前沿展开,旨在解决衰弱的早期识别、预防与干预逆转难题,会议吸引了200余位老年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参与。
坛主朱国栋教授发表欢迎辞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医院奚桓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冷晓教授为会议致开幕辞。此外,还邀请了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医院王建业教授等多名国内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基础医学及老年医工交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学术报告。
奚桓教授莅临现场致辞
冷晓教授在线致辞
专题讲座拾萃
论坛伊始,王建业教授在线为大会带来了“健康中国与健康老龄促进行动”的精彩报告,强调“先有健康、后有长寿”的健康中国目标,并详细阐释了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的内容,包括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减缓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增速等目标。通过解读国家政策,为未来老年医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北京医院王建业教授专题讲座
论坛特邀主持广东省人民医院林展翼教授、南部战区总医院徐琳教授
论坛特邀主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丰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薛玉梅教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杨宇教授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科技部人工智能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张文生教授,聚焦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老年主动健康中的应用,利用人工智能为老年衰弱等老年疾病的诊断及主动健康管理带来新视角。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张文生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宁玉萍教授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外周标志物进展,并结合2023年《修订版NIA-AA指南》,从生物学角度定义AD,探讨了血液生物标志物在AD早期筛查和诊断中的优势与应用前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宁玉萍教授
脑机接口,是指在人脑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直接连接通路,让大脑与机器实现“对话”,是新一代人机交互、人机混合智能的关键核心技术。天津大学刘秀云教授则深入浅出为大家展示了脑机交互及医工结合新技术在可逆性痴呆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其团队正在研发的国内首个神经重症脑积水精确客观诊疗系统,可将患者诊断时间从3天缩减为30分钟,展现了医工学科交叉合作的巨大潜力。
天津大学刘秀云教授
医养康融合是满足高龄、失能、患病老年人多重需求的战略目标,广东省人民医院梁会营教授聚焦于“智慧医养康服务一体化技术与应用研究”,探讨了实现老龄化社会医养康深度融合的挑战与对策。
广东省人民医院梁会营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吴凯教授就“医学人工智能的新挑战--医工融合和转化”进行深入阐述,介绍了医学AI发展概况及其主动健康领域的应用,为老年医工结合研究带来新视角。
华南理工大学吴凯教授
免疫衰老发生加速人体全面衰老,在衰弱的发病机制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暨南大学陈国兵教授则关注于人体免疫衰老表型及衰老时钟研究进展,探讨了免疫衰老的研究前沿以及免疫标志物在衰老时钟中的应用,这对于老年衰弱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暨南大学陈国兵教授
广州市老年医院朱国栋教授则介绍了主动健康型老年医院建设与展望,从适老化、信息化、学科布局及建设理念等层面详细阐述了主动健康型老年医院的构建设想,并围绕增龄衰弱临床研究队列与生物样本库建设、衰弱的免疫力解码、衰弱AI智能诊断及主动健康管理新模式等视角,探讨了老年衰弱的早筛早诊科研探索路径与转化应用价值。
广州市老年医院朱国栋教授
圆桌讨论风采
圆桌讨论环节邀请了北京医院邓琳子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黄俊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元刚教授、苏磊教授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阮云军教授,各位专家就医学大数据在老年衰弱诊断中的应用、老年医学科的建设等展开讨论,现场气氛活跃、亮点纷呈。
圆桌讨论剪影
最后,朱国栋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并向所有参会者表达了感谢。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为与会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学术盛宴,也为老年衰弱的早期识别、预防与干预逆转提供了科学依据,更为老年医学特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研究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