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私烛家书
北宋有位博州官员(佚名)极其廉洁,某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来信,他猜想是重要公文,马上让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让公差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后来才知道,那封信后头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
32.不持一砚
宋朝包拯在端州做知州时,当地盛产端砚,以前的地方官都借着进贡的名目,多取几十倍的砚台自肥或送给朝中权贵。包拯命令砚工按照进贡数量制造,任满时,研工精制一方好研送他,但他“不持一砚归”。他曾警诫子孙说,“我家后代做官的,如有贪赃之人,就不准放归本家。死的时候,也不准葬在祖坟里。倘若不照着我的志向做,就不是我的子孙。”
33.为官重道
宋苏轼有“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操守,对贪污非常痛恨。他离任杭州时,一挚友送来黄金5两、白银150两作为礼物,盛情难却,他就将这笔礼金转赠安乐坊,用来为穷人治病。他对做官之道很有坚守,曾为一名考生的诗作序道:“求官的目的在于‘得’,否认这点是虚伪的,但‘得’与‘道’发生矛盾时,不要为了得到高官厚禄就放弃所学的道。”
34.两袖清风
明于谦年轻时就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居官一向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有人劝他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以便分送朝廷权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百姓)话短长。”“两袖清风”的成语由此而来。
35.不私一钱
明朝英宗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某太监经过嘉兴,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而去。回京后,便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