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阅读】
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南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距今一千余年的文物古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南海神庙,有广州地区发现的堆积最为丰富、遗迹现象最为复杂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茶岭遗址,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有中国“将帅摇篮”之称的黄埔军校旧址,有东江纵队增从番独立大队队部旧址,有岭南建筑的瑰宝玉岩书院、横沙书香街、深井古民居、莲塘古村等。悠久的历史孕育丰富的地名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启黄埔区乡村地名故事之旅,第一站先到民风淳朴、风景优美的麦村。第二站来到“广州最美村庄”——深井村。
深井村是“乡村著名行动”区级重点创建村,现为深井社区,位于黄埔区长洲街道西南部。北宋年间,深井古村已有建制,原名“宁仁里”。元末明初易名“金鼎”,得名源于村前有山如鼎,在阳光照射下如黄金闪闪发光。明末清初,因位于村中心的安来市有一口十多米深的井,人们将比较文雅的“金鼎”改称为通俗易记的“深井”,深井村由此得名。深井村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传统村落,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获“广州最美村庄”称号,这里不仅有令人回味无穷的“深井烧鹅”、“深井霸王花”等美食,更有流传数百年的“深井八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村内特色美食——深井烧鹅:深井烧鹅正是源自于深井村,该村制作出来的烧鹅皮脆肉嫩、香气四溢的特质令食客赞不绝口。后来深井烧鹅传至港澳地区并继续发扬光大,成为粤菜名菜之一。深井烧鹅的制作工艺别具特色,“深井”二字,不仅指深井村,还真的需要有一口比较深的干井。这种传统的制作工艺,叫做”古法烧鹅”,将去除翼、脚、内脏的整鹅,先后经过吹气、涂抹香料、缝肚、滚水烫皮、过冷水、糖水匀皮、晾风、腌制等工序,再在地上挖一口干井,将大瓮埋入深井,用荔枝木等的果木进行炭烧,待大瓮被炭火烧透之后,撤去明火,将鹅挂入瓮内,并密封井口,由炭火的余温把鹅闷烧至熟。刚出炉的烧鹅,色泽枣红、鲜艳油亮、香气扑鼻,广受食客欢迎。
村内历史文化建筑——凌氏宗祠:始建于明末,相传为凌氏十世所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因受台风毁坏而重建,同治元年(1862)重修,至今已有450年历史,是深井村凌氏始祖庙,号“笃惠堂”,祠中供奉凌氏自始祖以来先人的牌位。宗祠坐西朝东,三间三进,总面阔14.63米,总进深39.54米,建筑占地面积578.47平方米。凌氏宗祠是深井村政治、经济、文化、宗族活动的重要场所,村民大会、文艺表演、嫁娶宴会、传统节日等活动都会在这里举行。凌氏宗祠于2009年重修,2015年8月19日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打造为展览馆,集中展示了深井村乡村振兴和历史文化等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