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4 > 红色的印记(地名文化)

周文雍陈铁军革命活动据点旧址——用生命谱写动人革命爱情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4-11-11 14:31:23 阅读次数:-

  周文雍陈铁军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位于荔湾区荣华西街17号,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小楼,楼内宽3米多,深近20米,楼中间是一个直通楼顶的天井,二楼、三楼各有一个阳台。据附近老街坊介绍,这栋楼并不是周文雍、陈铁军当年居住的原楼,当年荣华西街一带曾被侵华日军炸毁,现楼是1957年盐业公司在原地重建的职工宿舍,按推算现在楼房的大小、房间结构与从前相当。

  上世纪20年代,周文雍、陈铁军选择荣华西街作为革命活动据点,与周文雍担任工人领袖职务有关。周文雍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组织了省港大罢工,22岁就担任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是广州起义三人核心领导小组成员。陈铁军20岁考入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2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秘书长。当年西关商行云集,荣华西街靠近沙面租界,是当时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方,方便联络工会组织、发动工人运动。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并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周文雍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工人赤卫队总指挥。按照上级工作安排,陈铁军以新婚妻子的名义协助周文雍工作。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经过三天浴血奋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周文雍与陈铁军不得不撤离广州。1928年1月,为了重建广州党组织,周文雍与陈铁军秘密返回广州,继续开展地下革命。这一次他们仍以夫妻名义活动,新家也是新的革命据点就在西关荣华西街17号二楼的小房间内。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广州城里,周文雍和陈铁军机智避过敌人耳目,负责找寻失联同志。由于叛徒告密,1月27日,两人不幸同时被捕。

  面对酷刑,两位年轻人坚贞不屈,哪怕面对死刑,革命斗志也毫不动摇,周文雍还在墙上写下豪迈诗篇:“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在共同坚守的革命事业中,周文雍与陈铁军是同志关系;在互相搀扶的艰难日子里,爱情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临刑前,周文雍提出想和陈铁军照一张合影。1928年2月6日,在生命的两人在铁窗前拍下了那张著名的“狱中婚照”。在红花岗的刑场上,陈铁军向周围群众宣布:“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结婚的礼炮吧!”就义时,陈铁军24岁,周文雍23岁。

狱中婚照.jpg

  岁月斑驳了时光,原楼虽已不在,但烈士的故事仍不断被后人传诵。今天,路过这里的人们,也在西关老街的烟火气中感怀着历史的记忆。

  注:本文内容部分摘自《红色的印记》地名文化读本,图片部分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