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沙岛颐养园,位于二沙岛西端(越秀区大通路28号),即今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内。作为新中国第一座竞技体育的专业基地,它是广东乃至全国体育界的“摇篮”,培养了众多体育代表人物,如陈镜开、荣国团、戚烈云等。20世纪20年代,颐养园由著名民族工商业家梁培基等人合资兴建,是一座由西式别墅和优美园林组成的疗养性医院,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设计建造方面模仿北京颐和园的景观,名称取颐养天年之意。
当时,广州的著名医院都是由外国人创办的,梁培基先生希望建立一家“旅馆医院”,拥有完备的医疗设施和固定护士,病人由市内的医生介绍入院,入院后也可自行选择心仪的医生为自己诊疗。他的想法得到了不少城中名医和上流人士的支持,纷纷出资参与建设。颐养园由于医疗设备好,又有外国医生,成为当时很多政要、富商和各界名流的疗养首选地。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更成为政要们的“避风港”。据记载,二沙岛对岸曾设有水上飞机场,必要时可经水路或飞机离开广州。
梁培基先生赤诚爱国,他的几个子女都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身份背景,抗战期间颐养园一度成为中共地下秘密活动点,地下党组织利用颐养园这个安全庇护所开展了许多革命活动。据广州地方志记载,1941年春夏之间,中共北江特委派王磊(梁培基女婿)担任特派员,回广州建立秘密活动据点。这期间,颐养园内有位名叫柯岛的德国医生,由于其特殊身份,加上梁家儿女中亦有德国留学生,日寇对颐养园有几分忌惮,不敢贸然进入园内搜查。因此,王磊选定此处为主要活动据点,很快在广州站稳了脚跟,出色地完成了为游击队筹集资金、送医送药、护送进步青年及党员干部等工作任务。
为贯彻中共北江特委在广州发展党员的方针,王磊等人还在广州的大、中、小学校团结了一批进步学生和青年教师,并在颐养院内举办党的训练班,挑选一些觉悟较高的积极分子参加,表现好的学员发展为预备党员。受训后,学员们有的留在广州开展斗争,有的到游击区参加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人民政府接管颐养院。1993年定名为“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成为广东培育体育运动人才的摇篮。2002年,颐养院被确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注:本文内容部分摘自《红色的印记》地名文化读本,图片部分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