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4 > 红色的印记(地名文化)

泗儒书室——杨家祠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4-07-15 11:29:42 阅读次数:-

  杨家祠,位于越秀区越华路116号,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坐北朝南,是一座前后二进的古建筑(现存前座部分),前座面阔13米,进深9.5米,原是珠海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族祠,后成为杨氏子弟到广州读书应试的寓所。为纪念珠海北山杨氏家族的开宗之祖杨泗儒,杨家祠又被称为“泗儒书室”。

  1918年,杨氏后人杨匏安举家迁居杨家祠,以教师和报刊作家身份投身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期,杨匏安集中发表了一系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成为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与李大钊齐名,有“北李南杨”之称。1921年,杨匏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广东早期党员之一。他组织过学生运动、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革命活动,曾任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当选过中共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策应过南昌起义等。

  后来,杨家祠成为广州党、团组织的重要活动据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会议很多在此地召开,许多重要领导人在杨家祠工作活动过。这段时期,杨家祠拥有多重身份:中国共产党广州早期组织活动点、中共广东区委活动场所、中共三大筹备联络处、外地来穗中共党员医疗点等。杨匏安还曾在杨家祠开办注音字母训练班,掩护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

  1929年,杨匏安在上海参与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出版工作。期间编译出版20余万字的《西洋史要》,成为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编写的西洋史著作;以王纯一为署名翻译列宁和拉比杜斯合著的《地租论》,传播马克思主义真谛。1931年,杨匏安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于上海家中,同年被秘密枪杀,年仅35岁。周恩来对杨匏安革命的一生做了高度评价:“杨匏安为官清廉,一丝不苟,称得上是模范。”

  如今,杨家祠经过修复后成为杨匏安旧居陈列馆,通过写实绘画和VR虚拟技术复原了杨家祠后座和相邻天井的原貌。杨匏安曾居住的东厢阁楼,书桌上摆放着一盏常亮的油灯,复原了杨匏安挑灯工作的场景,寓意着他的革命精神如案头明灯一般永不熄灭,传递着希望之光。

  注:本文内容部分摘自《红色的印记》地名文化读本,图片部分源自网络。

杨家祠1.jpg杨家祠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