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3 > 羊城百地名

广州百年古桥今何在

来源:广州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2-08-24 17:10:36 阅读次数:-

  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腹地,古时为濒临江海的丘陵滩涂之地,秦代始建城池,以稍高于水面的番山、禺山为依托,此后居民聚落在城内外扩展,陆地积填不断扩大,原本广阔的水面逐渐退去或缩小成纵横交错的水网。经过2200多年沧海桑田,至清末时,广州的地形地貌逐渐演变为今天大致状况,但珠江以北(广州人俗称“河北”)特别是老城区的西关一带依然是河、濠、涌密集分布,珠江以南(广州人俗称“河南”)更是河汊纵横。为方便居民出行,广州历朝历代先后建有多座桥梁,比较知名的有流花桥、云桂桥、汇津桥、通福桥、石井桥、毓灵桥等,这些古桥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者,讲述着城市发展的一段段故事。

  一、流花桥

  位于越秀区流花街道内,解放北路兰圃的西南侧。始建于五代南汉时期,流花桥所在之地曾是有名的芝兰湖(又称兰湖)。相传南汉国主在此地修建了一座芳春园,疏凿兰湖并引城东北的甘溪水,使之连接起来。芳春园内广建楼台亭阁,遍植奇花异草,园内有一木桥,桥下流水可以通舟。宫女们每天早起梳妆时,掷隔日残花于水中,落花顺着溪水飘流到桥下,故名“流花桥”。流花桥到明代改建为石桥,清代重修。历经变迁,昔日流花桥的景致早已不存,现仅存清代重修的花岗石桥面。桥面长约5.48米,宽约4.55米,侧面刻有行书“流花古桥”4字,为越秀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1841.png
[流花古桥老照片]

1855.png
[流花古桥]

  二、云桂桥

  位于海珠区晓港公园内,原名小港桥,有约400多年历史。由明朝名士何维柏始建,清代重修。何维柏生于广东南海县,中过进士,因弹劾奸相严嵩遭谪,被削职为民,罢官归广州故里。他在广州设天山书院讲学,为方便行人往来而建此桥。何维柏学问深厚,教出的学生多人中了进士、举人。后人为纪念他,在桥头兴建一座“云桂发祥”的牌坊,又集资重修此桥,重修后把桥名改为“云桂桥”,“云桂”二字寓意“步云折桂”,是读书人对考取功名的美好愿望。云桂桥保存较好,桥体均由花岗岩石组成,造型简洁,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1113.png
11114.png
[云桂桥]

  三、汇津桥

  位于海珠区龙凤街道内,因横跨马涌,又称马涌桥。始建于清代中叶,宣统二年(1910年)重修,为三孔花岗石梁式古桥,因珠江涨潮时,江水自海珠涌东西两端同时灌入,至此汇合,故名“汇津”。汇津桥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桥侧保留清代重修“马涌禁占官涌碑记”,为海珠区不可移动文物。

11266.png
11267.png
11268.png
[汇津桥]

  四、通福桥

  位于荔湾区石围塘街道内,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户部尚书李侍问捐建。清代嘉庆年间重修,因桥有五孔,俗称五眼桥。古时广州与南海以秀水涌为界,因此横跨秀水涌上的五眼桥又被称之为“广佛大道第一桥”,佛山南海人要进省城,必经五眼桥。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11404.png
[通福桥]

  五、石井桥

  位于白云区石井街道内,建于清代道光年间,为五孔梁式石桥,因建于石井河上,故名。石井桥经历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炮火,现在桥身的石栏板上面还留有当时英法侵略军炮击的弹洞。如今,石井桥仍雄跨于石井河上,当年这座“好进仙人履,能通驷马车。彼岸逢黄石,横江映白虹”的古桥,现在依然是当地行人的主要通道。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11576.png
11577.png
[石井桥]

  六、利济桥

  位于海珠区昌岗街道内,始建于清代,原是木桥,称为待月桥,清文人刘彤有诗云“待月月东升,溪光浩无极。烟村人静时,万物雪霜色”。后改建为花岗岩石,改名利济桥,有赐予恩泽之意。水中竖两桥墩,底部砌成船形。桥顶中央两侧各雕楷体“利济”两字。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1737.png
[利济桥]

  七、福荫桥

  位于荔湾区芳村醉观公园内,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为单孔石拱桥,原址位于福荫院旁,故名。后福荫院被拆,此桥从旧址迁入醉观公园内。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1753.png
[福荫桥]

  八、毓灵桥

  位于荔湾区冲口街道内,横跨大冲口涌,建于清代中叶,为三孔梁式石桥,因旧时此地属钟秀乡,取“钟灵毓秀”之意,故名。清代桥两岸有居民近千户,是较繁华的商业地带,文化也较发达,棉州书院设于此地,还出了几位举人。那些中举的士子衣锦还乡,乘船要通过毓灵桥下,因此毓灵桥有“龙门”之称。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2000.png
[毓灵桥]

  九、沙面西桥

  位于荔湾区沙面街道内,建于1861年,桥头位于沙面北街与沙面三街交会处,跨沙基涌接六二三路,呈南北走向。桥全长约31.5米,宽约5米。南端有5米长的引桥,北端有东、西台阶上落,东台阶较宽。2006年,沙面西桥出现裂缝,后进行围蔽修缮,2014年重新开放通行。

12166.png
[沙面西桥]

  十、越秀桥

  位于越秀区东濠涌高架桥下,越秀北路与东风东路交汇处,建于民国时期,上世纪三十年代因水患重修。桥东南有一块立于1935年的《整理东濠下游碑记》,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2292.png
[越秀桥]

  十一、彩虹桥

  位于荔湾区彩虹街道内,西华路西段旁,横跨驷马涌面。旧石桥在南汉时期架设,因跨度很大、形似彩虹,故名。清代曾进行修缮,后被毁。1930年开辟西华路时于旧桥遗址处重建,为混凝土结构,桥名使用旧名,一直沿用至今。现为广州市历史建筑。

12415.png
12416.png
[彩虹桥]

  十二、跨龙桥

  位于番禺区大龙街道新桥村内,始建于明代,原为木桥,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改建为花岗岩石拱桥。清乾隆十一年(1746)、清宣统三年(1911)两度重修,呈东西走向,长约24米,宽约5米,保存较好,是连接新桥涌两岸的主要通道。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2530.png
[跨龙桥]

  十三、“石板桥”

  位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土的越秀区南越国宫署御苑内,应该是广州现存的最“年长”的古桥,虽然只是两方长不足三米、原架于御苑园林小溪上的石板,但能幸存地下2000多年后重见天日,可谓弥足珍贵。

12692.png
[“石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