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带“花”的句子,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利于草木花卉生长,又被称为花城。广州人爱花、懂花,早在汉朝时就开始种花、赏花。过年举办的迎春花市人山人海,非常热闹,“行花街”早已成为一种传统民俗。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充满花香的贸易之路。其实在广州这座千年花城,有很多带“花”的地名,比如花地、黄花岗、流花湖、梅花村、金花街道……其中既有道路,又有自然地理实体,还有居民点,可谓是“花城处处都有花”。
一、花都区
汉代属番禺县辖,隋代属南海县辖,宋代以后属番禺、南海分辖。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划出南海、番禺两县部分区域置县,因县城近花山而定名为“花县”,隶属广州府。民国时期,花县屡次改属。1949年10月,花县解放,划属江北专区,同年12月改属珠江专区。1952年和1956年先后改属粤北行政区和佛山专区。1958年11月,广州郊区部分公社太和、人和、竹料、钟落潭划归花县,改名“广北县”,次年3月复名花县。1960年4月划为广州市属县。1993年6月,国务院批准花县撤县设市,定名“花都市”(县级)。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花都市撤市设区,设立广州市花都区。
二、花山镇
是花都区的一个镇。自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花县始建起,县城一直设在花山镇,1955年才迁往新华镇。1950年,花山镇为花县一区,1956年分为花城、两龙、坪山三个乡。1958年合并为花城、坪山两个大乡,同年10月两乡再合并,各取一字得名花山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花山区,1986年改为花山镇。
三、花东镇
是花都区的一个镇。因位于花县东部,故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花东镇为花县二区,1958年成立花东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花东区,1986年改为花东镇。
四、金花街道
是荔湾区的一个街道。因辖内有金花庙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长庚、小梅、彩虹街道均属西区,此后进行多次调整。1980年,复建金花街道。1999年与兴龙街道合并,成立新的金花街道。
五、花地
荔湾区地名。原为河滩、草地。明代起有人在此开荒种花,初名“花埭”(dài,“埭”指土堰、土坝),广东话“埭”与“地”谐音,清末渐称为“花地”。以“花地”为地名的还有“花地大道”“花地湾”“花地河”“花地街道”等。有地铁1号线花地湾站。
[花地大道北]
[地铁1号线花地湾站]
六、黄花岗
越秀区地名。位于先烈中路的西侧。清末民初时,此地为荒郊野岭,称为三望岗,俗称红花岗。1911年4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攻打两广总督署,终因寡不敌众不幸失败。众多革命党人被杀害后暴尸街头,同盟会会员潘达微不顾清朝当局禁令,冒死收敛烈士遗骸七十二具,安葬于此地,改红花岗为黄花岗,黄花岗自此扬名。1912年在此地修建烈士墓园,孙中山先生为墓园手书“浩气长存”四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地铁6号线黄花岗站。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地铁6号线黄花岗站]
七、桂花岗
越秀区地名。位于解放北路的东侧。上世纪50年代又称为大蛇地。50年代初此地逐渐成为住宅片区,因西南相邻的山岗(今清真先贤古墓一带)称作桂花岗,沿用该名,故名桂花岗。
八、流花湖
越秀区湖泊。位于东风西路的北侧、人民北路的西侧。古时为天然湖泊,称为兰湖或兰芝湖。因有南汉古迹流花桥,后改名流花湖。明代已淤塞成沼泽,后渐成污水塘。1958年,广州市政府为解决城区水患,开展大规模水环境改造,建成流花湖、荔湾湖、麓湖、东山湖等四个人工湖。流花湖扩建为流花湖公园,沿用至今。
[流花湖公园]
九、梅花村
越秀区地名。位于福今路以东、中山一路北侧。上世纪20年代曾称模范村,1931年陈济棠在此修建官邸,路旁种满梅花,每至开花时节,梅花盛放,故名梅花村。
[梅花村]
十、花园酒店
位于越秀区环市东路368号,1985年由广州岭南置业公司与香港花园酒店有限公司合作建成,酒店大楼及花园大厦两座Y型大楼屹立于绿茵花园之间,故名。
[花园酒店]
十一、杏花巷
越秀区内道路名称。起于马良巷,止于光塔路,长约260米,宽约4米。传说清朝时此地有很多杏花树,许多隐居雅士结伴去赏杏花,故名。有杏花巷社区。
十二、花鸟巷
越秀区内道路名称。位于小北路东侧,长约50米,宽约4米。上世纪20年代拆建为八座格局一致的楼房,为华侨住宅,美似花园,故名花园巷。1930年为避免重名,保留“花”字,借鉴成语“花香鸟语”,改为花鸟巷。
[花鸟巷]
十三、杏花大街
荔湾区内道路名称。起于陇西直街,止于珠江边,长约430米,宽约6米。建于清末,因位于杏花村附近,故名。附近有著名的协同和机器厂旧址,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协同和机器厂旧址]
十四、百花路
荔湾区内道路名称。起于茶滘路,止于东漖北路,长约660米,宽约15米。因过去道路两旁均为花地村的花田,种有鲜花百种,故名。
[百花路]
十五、花蕾路
荔湾区内道路名称。起于茶滘路,止于芳村大道东,长约1430米,宽约30米。因道路位于花地湾内,“花蕾路”寓意此地像含苞待放的花蕾一样美丽,故名。
[花蕾路]
十六、浣花路
荔湾区内道路名称。起于东漖北路,止于芳村大道东,长约1800米,宽约40米。因该路位于浣花溪边,故名。
十七、广花路
白云、花都区内道路名称。分为六段,分别为广花一路、广花二路、广花三路、广花四路、广花五路、广花六路。起于白云区夏花一路,止于花都区新雅大桥南端,长约17500米,宽约40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1997年建成通车。因是广州城区通往花都的道路,故名。
[广花一路、广花二路]
十八、花城大道
天河区内道路名称。起于广州大道中,止于华南快速路,长约3760米,宽60米。因是贯穿珠江新城花城广场的一条主干道路,故名。有地铁APM线花城大道站。
[花城大道]
[地铁APM线花城大道站]
十九、花生寮
天河区地名。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此地位于沙河涌的东侧,土壤适宜种植花生,农民在此搭草寮(草屋)看管种下的花生,故名。周边一带现为居民区,设花生寮社区,属天河区林和街道。
二十、莲花山
位于番禺区石楼镇内,俯临珠江口狮子洋。明代起山体多处被开采为石矿场,遗留其中一处呈莲花状之巨石,因此得名莲花山,沿用至今。山体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因石可作磨刀石,故有“石砺山”“石砺岗”之称。现已开辟为莲花山旅游风景区,山上有“莲花塔”“燕子岩”“狮子头”“莲花城”“观音圣像”等景点。
[莲花山旅游风景区]
注:本文内容部分摘自《广州市地名志》,图片部分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