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2 > 羊城百地名

广州道路地名中的那些“通津”

来源:广州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2-03-31 11:08:50 阅读次数:-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我们会看到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名称有“大道”“路”“街”“巷”等,但大家是否知道,广州还有一些非常特别的道路,这些道路的名称采用了“通津”二字,如“寺贝通津”“前鉴通津”“筑南通津”等。

  为什么这些道路的名称叫“通津”呢?原来,“津”是指以前珠江边上过河的渡口、码头,顾名思义,“通津”自然就是指通往这些渡口、码头的道路。那么,这些叫“通津”的道路地名又有什么含义?背后又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寺贝通津

  寺贝通津位于越秀区内,东起达道路,西止庙前直街,长约640米,宽约6米。在东山庙(又名“永泰寺”,因是明代太监韦眷出钱修建,故民间俗称“太监寺”)的背后,方言“贝”与“背”同音,且此路为寺贝底村居民出入的通道,故名。所以,“寺贝通津”名称的含义其实就是“在东山庙背后的通向珠江码头的路”。清末此地仅有数十户农家,初为乡间小道,自1936年建成马路后名称沿用至今。

寺贝通津.png
[寺贝通津]

  二、前鉴通津

  前鉴通津位于越秀区东华东路西段的北侧,通往蟾蜍岗(广州话为“蠄蟝岗”),长约250米,宽约5米。清代后期逐渐形成此巷,因是通往前鉴街(即现在的东华东路)的道路,故名。

蟾蜍岗.png
[蟾蜍岗]

前鉴通津.png
[前鉴通津]

  三、筑南通津

  筑南通津位于越秀区内,起于广九大马路,止于新河浦涌,长约140米,宽约5米。原为清代江沁洲竹横沙南部的道路,故名。

  四、太平通津

  太平通津得名于太平沙。太平沙是越秀区内的一条街,东起北京路,西接回龙上街,长约235米,宽约7米。明代此地是珠江边的沙洲,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在沙洲上的牌坊写了“太平烟浒”四字,故名太平沙。太平通津在清代时期与太平沙垂直相交的“大巷口”,上世纪20年代扩建时取名太平通津(意为“太平沙通往珠江码头的路”),北起太平沙,南止南堤二马路,长约180米,宽约4米。

太平沙.png
[太平沙]

太平通津.png
[太平通津]

  五、云海通津

  云海通津位于越秀区内,呈东西走向,西起较场西路,东止东川路,长约290米,宽约6米,因此地原是宽阔的水道,仿佛云海一样,故名。

云海通津.png
[云海通津]

  六、幸福通津

  幸福通津位于荔湾区内,东起荷溪首约西街,西止文昌北路,长约40米,宽约3米,寓意居住此地的人们幸福美满,故名。

  七、荷溪通津

  荷溪通津位于荔湾区内,西起文昌北路,东止荷溪涌边街,长约200米,宽约4米,因此地原有一条荷溪涌,故名。

荷溪通津.png
[荷溪通津]

  八、龙导通津

  龙导通津位于海珠区内,西起鹤洲直街,东止水松基,长约100米,宽约4米。因原为龙导尾乡通出珠江的必经水道,后填平为路,为龙导尾乡的交通要道,故名。

龙导通津.png
[龙导通津]

  九、马王通津

  马王通津位于越秀区内,西华路以北,北连马王坊,南接凉亭坊,长约100米,宽3米。清代时是通往马王庙的道路,故名。

  十、同庆通津

  同庆通津位于越秀区内,靖海路同文坊的南侧,长约120米,宽约3米,因是同庆坊(即今同文坊)通向珠江边的道路,故名。

同文坊.png
[同文坊]

  十一、聚龙通津

  聚龙通津位于海珠区内,起于聚龙直街,止于福龙东巷,长约60米,宽约2米,因以前此地附近一带是收藏龙舟的地方,故名。

聚龙通津.png
[聚龙通津]

  十二、北苑通津

  北苑通津位于白云区太和镇北村内,起于鹤龙五路,止于北村北街,长约260米,宽约5米。自明代建村即有此路,原为泥沙路。上世纪90年代铺设为混凝土道路,1995年正式命名,因此地路口原有一花苑,故名。

北苑通津.png
[北苑通津]

  十三、驿巷通津

  驿巷通津位于荔湾区龙津东路驿巷的南侧,清代时驿巷所在地原是驿站,所以称为驿巷。驿巷通津是连接驿巷的道路,故名,起于驿巷,止于高基大街,长约28米,宽约3米。

驿巷.png
[驿巷]

  十四、观荫通津

  观荫通津位于荔湾区龙津东路以北,起于观荫坊(“观荫”寓意“观音”),止于爱莲里,因是连接观荫坊的道路,故名,长约30米,宽约3米。


  十五、汇馨通津

  汇馨通津位于荔湾区长寿西路以北,起于源胜西街,止于田料古道,取“汇聚温馨,通达四海”之意,故名。长约80米,宽约4米。

观荫通津.png
[观荫通津]

  十六、珠帽通津

  珠帽通津位于荔湾区内,起于珠帽大街,止于珠秀坊,因此地原有地名“珠帽岗”,故名。长约50米,宽约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