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1 > 党史学习教育

市区分站:闻令而动 向“疫”而行

来源: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 发布时间:2021-06-14 18:09:46 阅读次数:-

  自5月21日新增确诊案例以来,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以下简称“市区分站”)实行24小时在岗,“7+7”封闭式轮值模式,全站党员干部以“学史力行、抗疫争先”的精神,听从指挥,冲锋在前,把初心使命写在“保护人民健康、守护城市平安”抗疫最前沿,用“党旗红”演绎了抗疫一线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闻令而动,领导干部发挥头雁作用

  市区分站坚决落实上级部署,牢固树立“一盘棋”工作思想,以防疫战场为考场,一边重兵把守救助管理机构疫情防线,一边派出精锐全力支援社区抗疫。站长顾英帅、站党委书记邹崇光带头在班子成员分兵作战的情况下,一人扛起一周全天候带班值守,7×24小时冲在抗疫最前线;家住荔湾区的副站长郑敏,为了不影响回站参加封闭,居家待班期间投靠亲属连续半月没着家,6月7日她带领市区分站应急小分队响应上级号召,1小时内集结到荔湾区下辖四个街道支援防控工作,她所支援的街道刚好是她家所在区域也没有回家。三级调研员郭志国、四级调研员杨欢是转业干部,在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分别带领应急小分队两个小组深入社区一线为“疫”而战,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召之即来、来之即战”的军人本色。

  向“疫”而行,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龙津街道是荔湾区防疫最前线,市区分站陈炜、许炎城两名党员突击队队员来之即战。面对“红码”阿姨的紧张,陈炜淡定耐心地指引阿姨配合防控要求落实防控措施,“我是共产党员,当然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陈炜坚定的说。另一边的许炎城,刚刚被突如其来的“龙舟水”淋成“落汤鸡”,擦了一把脸上的水珠又继续在烈日蒸腾下协助医护人员为居民群众进行核酸检测采样。站里的同事们牵挂着两位同志的情况,许大哥感慨地说:“‘广州街坊’们都在抢活干,作为党员我肯定不能‘执输’。”

  勇挑重担,“90后”在“疫”线闪光

  市区分站咨询接待区是进站求助的第一道防线,长期驻守窗口的刘雅芳、李晓红、刘卜崧三名“90后”年轻党员肩挑重任,以她们的坚定、耐心、真诚,常常让面临不同困境的求助人员展颜一笑。救助管理一科副区长赖朝兴是一名“90后”新手奶爸,原来与家人半个月一次的小团圆在他参加应急小分队支援社区一线后就无法实现了,接连两天忙碌到深夜11点,为了不打扰家人休息只能翻看孩子照片以解牵挂。市区分站的“90后”救助人已然成为疫情防控的新生主力军。

  有呼必应,哪里有需要就向哪里集结

  在接到组建疫情防控应急小分队通知时,“仅有”的20个名额在站内引起了一波小骚动:站内线上工作群整齐排列出“我报名”的队形,线下科室里出现诸如“我年轻我来吧”“你孩子还小我去吧”的争论。实际上20人的队伍已经占全站能调动人数的五分之一,报名参加应急队伍意味着必须放弃休息半个月以上连轴转,同时减少五分之一的人力后,也意味着站内驻守人员要承担更多职责和任务。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前述的一幕。荣幸成为应急队员的陆慕斌,第一天工作就在35度高温下全副武装,烈日下暴走19公里,她却笑言“考验体能的时刻,一整天身上没有干过,广州加油!”司机班龙小留、吴才军、蒲波三名同志,自5月30日起驾驶救助专用车前往荔湾区24小时待命支援流调工作。为了保障流调顺利进行,前方一有需要,他们便立马出发护送医护人员投入到感染链条摸排工作中,为医护人员提供坚强后援保障。市区分站干部职工实实在在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奉献担当诠释在行动上。

照片4.党员突击队、应急小分队驰援荔湾区防控工作.jpg
[党员突击队、应急小分队驰援荔湾区防控工作]

照片5.青年战疫志愿突击队驰援荔湾区防控工作.jpg
[青年战疫志愿突击队驰援荔湾区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