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广州福彩网 > 福彩公益

看到“红马甲”就有了爱和午餐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0-01-02 13:38:24 阅读次数:-

看到“红马甲”就有了爱和午餐

广州福彩公益金连续六年资助社会组织公益创投,为弱势群体带来幸福快乐


EA06_EA06_0296


从化残疾人康复养护服务中心开展残疾老人配餐活动。 通讯员图


EA06_EA06_0294


        近年来,广州市不断加强福彩公益金对社会组织扶持力度,助推社会组织发展。从2014年至今,由福彩公益金资助的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累计投入福彩公益金逾1.2亿元,在这一过程中,广州市社会组织获得了快速发展。

        六年累计投入福彩公益金逾1.2亿元

        据悉,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旨在发挥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效益,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活动面向广州市社会组织,公开征集为老服务类、助残服务类、青少年服务类、救助帮困类及其他有助于宣传公益理念、促进社会发展的优秀公益项目,并给予福彩公益金资助。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累计投入逾1.2亿元资助800多个创新性公益服务项目,涵盖救助、帮困、为老、助残、青少年服务、异地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关爱等不同类别。据统计,各类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累计开展服务活动超过2万场次,配餐、上门照料、心理辅导等个案服务逾1.2万人次,直接受益人数近300万人次。

        除资助公益创投活动外,近年来,广州市福彩公益金大力关爱、关怀社会组织培育和成长。2012年,《广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市福彩公益金立项1600万元重点资助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建设。培育基地围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升社会组织发展能力这一核心目标,为入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指导、交流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成长。

        2015年4月,《广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扶持社会组织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出台,对新设立、符合条件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类社会组织给予福彩公益金资助,资助标准为3万元。该《办法》同时还规定,针对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符合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范围的优秀社会组织,可按照等级评估给予福彩公益金的支持,最高可资助5万元。自2015年至今,广州市福彩公益金已累计立项超过1500万元资金扶持社会组织发展资金直接资助社会组织发展。

        重点资助为老服务类公益项目

        养老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广州市福彩公益金的筹集和使用始终坚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福彩发行宗旨,在助力社会组织发展方面,也把资助重点放在了养老服务类领域。

        近年来,广州市不断加大养老服务专业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养老服务,力争培育出一批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本土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助力社会组织成为养老服务的有力补充。2016年,广州市投入1000万元福彩公益金开展广州市为老服务专项公益创投活动,资助项目68个,涉及为老服务领域12类项目,重点扶持助餐配餐、医养结合等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的养老服务项目。2017年,第四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单独安排1000万元支持63个为老服务类公益创投项目,项目内容包括科技助老、技能提升、机构延伸服务以及独居、空巢、失能老年人关爱体系等养老服务新领域。立项用于第五届和第六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的福彩公益金中,也各有1000万元资金用于资助为老服务类项目。资助方向除传统助老项目外,根据广州市居民养老多元化需求,还涵盖了社区养老综合体、医养结合、独居、空巢、失能老年人关爱服务、喘息服务、临终关怀,老年人的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以及其他满足老年人实际需要等服务,还不乏科技助老、技能提升、机构延伸服务养老服务新领域。

        在2016—2018年为老专项公益创投项目中,有223个项目落地实施,深入社区开展个案、小组及社区服务活动9200多次,为全市11区逾93万人次老年人提供了专业的养老服务。同时,利用政府“种子资金”撬动社会资本逾2000万元,培育出一批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本土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成为养老服务的有力补充。2018年,由福彩公益金资助的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还成功入围2017年度十大慈善热点事件。 采写:南都记者 李春花

        项目案例

        传递爱的午餐 实现双赢

        项目既解决了老人“吃饭难”的问题,也锻炼了残疾人配餐员的能力

        从化江湴村,双脚患上残疾的八旬村刘婆婆十年如一日,独居在土砖农房。近半年,她的生活有了新变化,每天中午,“红马甲”年轻人便会出现在家门口,为她送上爱心午餐。送餐的年轻人,与刘婆婆一样,身患残疾。

        在从化区,很多老人面临着和刘婆婆一样的困境:身患残疾、生活自理困难。在广州市长者饭堂不断普及的同时,一些社会组织开始关注残疾老人配餐的问题。其中,广州市从化区残疾人康复养护服务中心就开展了残疾老人配餐活动,希望建立一个机制,既帮助残疾老人,也帮助年轻的残疾人。该中心以龙岗村一带作为试点范围,开展了长达6个月的“传递爱的午餐——残疾老人配餐服务”,通过培训和志愿者招募,建立起残疾人及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红马甲”配餐队伍,并制定了残疾长者营养餐单。每月20天,“红马甲”分成5条路线,准时为社区内50余名残疾老人配送午餐。

        “看到‘红马甲’,就知道是他们来了。”刘婆婆独居了十几年,过去买菜都要拜托邻居。如今,她每天只需要在家等候“红马甲”的到来。

        这些“红马甲”也被称为残疾学员,在过去,他们缺乏融入社会的机会。该项目同时还希望残疾学员可以通过和老人、社工等群体接触,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就业。为此,该项目设立了培训课程,配备了3名社工在配餐中心服务学员。24岁的阿娟因为担任卫生监督员,与同伴有了更多交流和接触,以往性格内向的她,现在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提高了不少。

        专家点评

        残疾老人配餐服务,在一般老人配餐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项目始终贯彻残疾人回馈社会理念,通过联合社工和志愿者,组织经培训的残疾人参与从采购、制作到送餐过程,从而在社区推行以残助残的机制,搭建起残疾人友好社区的雏形。

        该项目另一创新点在于,充分撬动了执行方内部的资源。项目中参与配餐送餐服务的残疾人为执行方另一项目的学员,通过两个项目的结合,实现了共赢——既满足了残疾老人的配餐需求,也满足了“红马甲”融入社会的实践机会,并同步提高了两个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理事长 周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