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步提升社会救助标准
2020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1010元/人/月提高至1080元/人/月,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从1515元/人/月提高至1620元/人/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在低保标准的1.6倍和现行待遇间择高享受,其余社会救助标准按照联动调整机制相应调整。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低保对象约4.7万人;低收入困难家庭对象约5800人;特困人员约8100人;实施临时救助约970人次。1—6月共发放低保金约2.3亿元、特困金约9000万元、临时救助金约417万元。发放1—5月低收入居民价格临时补贴,累计安排1.44亿元资金,惠及困难群众63.9万人次。
二、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
印发实施《广州市民政局关于规范广州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工作的通知》(穗民规字〔2020〕1号)、《广州市民政局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生活状况评估认定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穗民〔2020〕73号)、《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财政局广州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转发关于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中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作用意见的通知》(穗民〔2020〕9号)、《广州市临时救助工作指引》,进一步完善救助政策体系,规范社会救助政策的执行,强化临时救助制度落实,发挥社会救助兜底线、救急难作用。
三、推动特困供养工作规范化
印发《广州市民政局转发关于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的通知》,推进落实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照料护理协议签订等工作,依托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落实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推动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落实供养服务机构,上半年全市有供养意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满足率近100%,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约达2700人。
四、健全社会救助信息系统
推动社会救助“一证一书”改革,完成低保、特困等信息系统改造工作,通过“粤省事”实现社会救助事务“全省通办”,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社会救助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积极推进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安全网综合平台建设,提升救助服务易及性。
五、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
及时印发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工作指引,做好疫情期间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扎实开展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开发“暖心民政”微信小程序,收集、解决群众需求;指导春芽公益基金会启动“暖春防疫”健康咨询热线,为困难群众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链接人寿保险等企业,为困难群众捐赠新冠肺炎防护物资;深入基层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链接慈善资源帮扶困难家庭解决上网课、医疗、基本生活问题。
六、强化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效能
稳步推进核对业务政策修订工作,提升我市核对政策体系法制化水平,将我市四份关于核对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度融合,强化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效能,适应新时代实施精准救助要求。简化核对资料、优化核对工作流程和信息比对规则,协同推进社会救助“一证一书”改革。积极配合社会救助部门在“粤省事”微信小程序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使用电子授权查询核对家庭经济状况,协同推进申请人“一证一书”、足不出户申请社会救助,进一步减轻群众申请社会救助资料,助力救助申请高效易及。
今年以来,共增加就业劳动合同信息、无子女老年人信息、教育信息等3类信息共享,信息共享种类达到27类,为救助部门实施分类救助、开展网上办事提供更多依据和便利。2020年1—6月,全市共完成各项核对业务37637宗(64729人),检出不合格申请4087宗,检出率为10.86%,核对准确率为99.75%(复核率仅为0.25% ),直接节约各项社会救助资金达4112.4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