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民案〔2020〕109号
徐晓雯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广州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第20202410号)收悉。市民政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办理,经综合市发展改革委、市司法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情况
广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举全市之力整体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筑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目前,广州市共有11个区级、174个街镇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1460个星光老年之家、1144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1036个长者饭堂,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社会力量举办和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占比超过85%,超过20.1万名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占老年人口的11.6%,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基本形成,养老服务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更加明显,整体水平居全国、全省前列,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好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优先发展,连续10年将养老服务列入民生实事,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市委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市中心工作全面部署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养老服务工作作出批示。设立由市长担任总召集人的市社会保障(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分管市领导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场会,市领导多次到养老服务机构督察暗访,强力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每年印发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每月通报督办制度,各区党委政府和市发改、财政、人社、规划、住建、卫健、市场监管、医疗保障、消防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出台《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的通知》等20份政策文件,形成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服务评估、服务监管等顶层引领的社区居家养老改革政策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老年人照顾需求等级评估制度,由养老管理员根据第三方照顾需求等级评估结果制定服务方案,精准匹配供需。
(二)加快服务设施建设。统筹整合日间托老中心、星光老年之家、老年人活动站点等场地设施和资源,搭建“区综合体—街镇综合体—村居活动站点”3级实体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形成了纵向贯通市、区、街(镇)、社区,横向整合各部门和社会资源,涵括上门服务、日间托老、活动场所、综合服务等类型多样的立体式服务网络。积极探索“大城市大养老”服务模式,推动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2019年建成30间具备全托、日托和上门服务等功能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既为失能(失智)、术后康复和有需要集中照料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托养、临时托养、喘息服务,又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社区和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间托老、上门照料、辅具租赁等服务。2020年出台文件进一步加快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系统解决在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场地供应不足、服务内容单一、扶持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支持国有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合作、出租等方式利用自有物业举办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对符合本市支持利用国有企业物业开展养老服务有关规定条件的,可以不公开招租,租期放宽至15-20年,其中经所在地区民政部门认定的普惠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可以给予一定租金优惠,最低优惠租赁价格不低于经备案的评估价的75%。引导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依托与周边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合作资源,提供双向转诊、转介机构、优先就诊等精准服务。
(三)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统筹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广州市助餐配餐、医养结合、生活照料“3+X”试点,持续优化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一是优化提升助餐配餐服务。研究制定《广州市助餐配餐服务管理办法》《助餐配餐服务规范》,为大配餐服务提供政策保障。建立政府、餐饮企业、互联网三方信息对接和协同服务模式,链接“饿了么”等送餐平台,为长者提供营养配餐、网上点餐和免费送餐服务。积极引入公益慈善、志愿服务资源,如市慈善会发起“爱心午餐”计划、南沙区借力“南沙时间银行平台”发动志愿者参与服务、花都区根据农村特点探索邻里互助等,探索公益助老模式。提高补贴标准,扩大送餐补贴发放范围,对开展晚餐、节假日助餐配餐服务的给予补贴。长者饭堂覆盖全市街镇、村居,将重度残疾人纳入养老大配餐服务,23个高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加入养老助餐配餐服务体系。二是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全市171个街(镇)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签约,为社区和居家老年人开展上门巡诊、健康教育、体检保健等医疗服务。将老年人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对象,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72.95%。已建成的104家护理站累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康复等各类服务14.5万人次,满足了辖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和与基本生活照料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纳入保障范围,覆盖803.12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累计有15219人享受长护险待遇,人均月支付约2600元。在全国率先实施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实现全市80周岁及以上参加医疗保险的重度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全覆盖。三是促进“家政+养老”融合发展。制定实施方案,推动家政服务机构作为生活照料服务提供方介入广州市居家养老服务领域,174个街(镇)可以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开展生活照料服务。鼓励镇街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与“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建立合作关系。编制广州市养老护理培训教材,申报开发《老年人居家照护》《机构养老照护》培训课程标准。委托香港机构通过线上教学方式,为各镇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1704人次培训;各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累计开展培训3241人次。四是加强兜底保障服务。为三无、低保低收入、计划生育特别扶助人员等8类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全市所有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资助低保低收入、计划生育特别扶助人员等5类困难家庭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
(四)创新养老服务发展业态。一是探索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2019年起在越秀、海珠、荔湾区开展试点,为经评估为老年人照顾需求2-5级的本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居适老化、智能化改造和生活照料、个人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和定期巡访等六类服务。服务机构通过管理系统和监控大厅将家庭养老床位纳入每天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实时掌握服务对象情况,确保老年人生命安全。目前共建成148张家庭养老床位。每张床位按照3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床补贴。二是推进“互联网+养老”。上线运营全市统一的集应用、服务、监管于一体的市居家养老和为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手段链接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所有街镇可使用居家养老上门服务APP,长者饭堂实现刷社保卡就餐。资助10万多户本市常住的失能、独居、高龄老年人使用“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依托智能腕表、一键呼叫器、跌倒报警器等设备,通过“智能终端+人工服务”模式,提供紧急呼援、定位、健康监测、电子围栏、智能居家安全等个性化服务,实现老年人居家安全的智能防护,两年来提供紧急呼援800多人次,健康监测约2000万人次。
(五)建立专项法律帮助机制。将老年人确定为法律援助工作重点对象,积极扩宽老年人援助范围。推动修订出台《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以政府规章的形式把更多的老年人纳入免于提交经济困难申报材料的人员范围,降低残疾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法律援助门槛。建立“绿色通道”,积极为老年人提供“三优先”(优先接待、优先解答、优先受理)的法律援助服务。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可由就近的法律援助工作站进行初审并指导办理申请手续后,直接报市区法律援助机构批准办理,只要符合援助条件的,当场受理、及时指派。对行动不便、卧病在床等特殊老年人实行预约制度,上门为其办理申请手续。组织法律援助志愿者到老人院和老人家中,开展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法律维权等志愿服务和涉老政策、法律咨询。充分发挥市法律援助基金会的作用,引入更多律师所、社会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工作。2018年至今,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共受理符合“法援有爱——夕阳更红”老年人案件98件,挽回经济损失约1000万元。2019年,采取多种形式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印发老年人权益保障宣传资料3万份,重点投放在老年人聚居社区;开展16场法律知识社区巡回宣讲、5场法律讲堂、15长律师咨询活动、36场普法活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广州市将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增加优质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积极争创全国养老服务示范,进一步提高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增加优质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业,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着力推动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统筹调配资源等综合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和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二是扩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做实做细做优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深化长者饭堂服务内涵,推进长者饭堂规范化、长效化运行。推进家庭养老床位试点,依托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个人护理等服务,推动机构专业护理服务向社区居家延伸。支持家政服务企业进入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培育从事专业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家政企业,完善“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三是推进医养结合发展。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机构等利用现有资源,改、扩建一批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重点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深入推进护理站建设,推进医养结合护理员技能提升和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护理服务供给能力。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逐步扩大长护险适用人员范围,强化服务供给能力。四是提高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开展智慧养老专项课题研究,完善市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和为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养老服务可视化监控大厅建设。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拓展与高校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等合作,对接贵州毕节等地区的人力资源,畅通医疗护理等养老服务人才晋升通道。开展养老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和养老护理员培训工作,遴选一批“家政+养老”实训基地,持续提升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非常感谢你们对广州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民政局
2020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