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民案〔2020〕96号
陈仕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广州的多元优势,结合港澳返老需求,产学研助力协同创新,打造广州养老服务综合产业集群,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一体化创新合作模式的提案》(第5010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办理,经综合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疗保障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粤港澳养老服务的政策沟通和合作交流,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广州市养老产业发展情况
(一)推进模式创新,推动养老产业多元化发展
多措并举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制定《广州市促进健康及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围绕打造千亿规模的健康及养老产业集群,从大健康全产业链中遴选出重点发展方向和着力推进的事项,提出“一核引领、五基驱动、三代联动、多点支撑”的健康及养老产业空间总体布局。通过规划引导和扶持政策,培育打造华南地区老年人智能用品、老年人健康用品、老年人辅助用品等专业市场平台和网上电商平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编制《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修编(2019-2025年)》,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5平方米的标准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打通利用既有房屋举办养老机构消防、规划的障碍,城市更新、新建小区按照4.5床每千人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国有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合作、出租等方式利用自有物业举办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对利用国有企业物业举办养老机构设施实行不公开招租、租金优惠、延长租期、优先续租。增加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全市开设长者饭堂1036个,服务对象不限户籍,覆盖全市街镇、村居,融入医疗护理、健康宣教、营养指导等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104个护理站,以护理站为切入口推进社区医养结合。建成30间具备全托、日托和上门服务等功能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修订《广州市民政局 广州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提升“平安通”服务的通知》,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对象。60周岁以上失能、独居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资助标准提高到30元/人/月。
优化智慧康养建设软环境。印发《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实施意见》(穗府办〔2018〕11号),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推广,提升“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医药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的深度融合。出台《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加快推进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打造引领全国的IAB产业集聚区。出台《广州市关于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推动智能医疗应用,打造“互联网+健康医疗智能服务”,建设广州“云健康”服务平台。加强智能咨询、教育等健康服务和流行病预测与防控、体质监测、慢病管理和疾病筛查等公共卫生智能服务。加强自主智能医疗机器人和医疗设备等在辅助病症诊断、影像分析、手术诊疗、精准医疗中的推广应用。印发《广州市推动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年)》及《广州市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统筹区块链产业发展布局。印发《广州市加快5G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5G网络建设夯实广州智慧城市基石,推动5G应用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实现5G产业集聚发展。利用AI和大数据技术开展临床信息抽取诊断和预测、智能导诊等服务;建立大健康生态圈、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与医疗机构和科研行业合作,提供智慧医保、决策支持等服务。
推进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建设。2019年6月,民政部等四部委批复确定广州为全国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城市,依托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社区医院、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等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在全市11个区展开试点建设,探索建立方便可及、契合需求的社区租赁网络,初步建成供应主体多元、经营服务规范的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体系。目前,联合市残联在广州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设立我市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科普展厅,开展技术服务指引及岗前培训等工作,同时联合市医保局推动长护险政策与试点工作相结合,不断加快试点建设,让失能、半失能老人等更多的特殊群体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基本的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康复辅助器具服务需求。
(二)提升便利化水平,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互助发展
推进在穗港澳人员共享医保待遇。我市已将在穗就业港澳人员和就读的港澳学生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范围。根据《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 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医疗保障局令第41号),从2020年1月起在穗居住的未就业港澳居民(含老年居民)可凭有效居住证到本市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登记手续,享受与广州户籍居民同等的财政补贴和城乡居民医保待遇。2020年度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为675元/人·年,享受待遇范围包括普通门诊、门诊特定病种、住院等。截至2020年6月底,我市持有居住证的未就业港澳居民共有136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财政补助标准和医保待遇。
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印发《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通知》,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施备案管理,引导包括港澳等投资者在内的社会力量在我市举办或运营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机构、专业护理服务机构,积极参与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并且享受与内地投资者同等政策。项目社会化运营,采取服务项目外包、专项合作等方式,面向社会力量购买专业服务。推行公建民营,如南沙区养老院、黄埔区萝岗福利院等实行公建民营,公开招投标择优选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专业化机构运营,委托第三方跟踪评估运营管理成效。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如越秀区东山福利院四期工程引入社会力量采取建设—运营—移交(BOT)等模式合作建设。
持续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我市于2017年8月1日开始正式试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目前已构建起“覆盖人群范围为全体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以重度失能和中度失能伴中重度失智人员为保障对象,涵盖37项生活照料服务和30项医疗护理服务为支付目录范围,以机构护理和居家护理分类设定待遇”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体系。截至2020年6月底,我市长期护理保险已覆盖803.12万名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全市共24763人次申请长护需求鉴定评估,通过22941人次,通过率为92.46%,累计15219人享受长护险待遇,其中机构护理5941人,占39.04%,居家护理9278人,占60.96%;基金累计支付4.8亿元,人均每月支付2595.81元,符合规定的长期护理费用基金支付率为83.03%。待遇享受人员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96.4%,80岁以上占比76.8%。从试点效果看,目前已初步建立起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的制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失能人员以往依靠退休工资和子女赡养作为护理费用来源的状况得到改观,进一步推动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和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老年失能人员照护权益得到保障。
(三)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大湾区养老服务人才交流合作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为加快推动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提高日间托老服务水平,引入香港圣公会合作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督导项目,对我市10家日间托老服务中心开展为期一年的专业督导培训,通过进行个人或团体督导、专项培训等方式,借鉴香港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建立具有广州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增强日间照料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我市养老服务出新出彩。目前累计开展了6次线上培训、1次现场培训,培训超过1000人次。
加大养老护理培训力度。开发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资料、养老护理经营人才培训项目、养老护理机构管理人才培训项目,制定社区居家照护服务培训项目计划。举办各类养老护理培训示范班和养老公益讲座共21期,培训了828人,提升了全市养老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开展南粤家政工程,今年上半年全市资助“南粤家政”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2672人次。设立288名养老管理员,负责制订服务方案、链接养老资源、跟踪服务成效,发挥养老顾问和个案管家的作用。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保障。修订出台《广州市民政局 广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就业补贴及岗位补贴试行办法的通知》,持续实施广州市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就业补贴及岗位补贴试行办法,采取学费减免、免费培训、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就业补贴、艰苦岗位补贴等十项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全面引导各类人才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帮助养老机构“留住人”。2018年以来,发放养老服务就业和岗位补贴超过2000人、金额超过1800万元,择优遴选43名养老护理员入户广州。设立288名养老管理员,负责制订服务方案、链接养老资源、跟踪服务成效,发挥养老顾问和个案管家的作用,实现街道全覆盖。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加大政策力度支持,扶持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产业,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满足养老市场多元化需求。
二是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支持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一步开放场景,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健康养老智慧产品,助力广州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增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鼓励新增医养结合机构,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网。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民政局
2020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