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
贵单位在广州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专业养老机构与社区联动 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建议》(第1003号)收悉。经我局认真研究,并综合市国土规划委、市住建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外办和各区政府等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当前工作情况
截至2015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147.5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7.3%。按照每年约5%的平均增速,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180万,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市积极构建“9064”社会养老服务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一)政策规划先行。先后出台《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穗府〔2015〕27号)等30余份政策文件,制定实施《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和《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2013-2020年)》,新增独立用地53处,用地面积144.42公顷,规划新增5.1万张床位;实施《广州市养老机构用地保障方案》,优先将养老机构用地纳入全市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目前,养老机构设施总占地面积超过240万平方米,人均养老用地面积达0.28平方米;修订实施《广州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新建城区和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按每千人4.5张床位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以及老年人活动站点;完成《广州市村庄地区发展战略规划》、7个区52个镇(街)村庄布点规划等工作。
(二)服务设施齐备。一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全市建有居家养老服务部149个、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24个、日间托老机构(助餐点)170个、星光老年之家1468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1142个、五保互助安居点151个、“平安通”用户4.1万户、老年大学32所,在834个社区分批开展幸福社区创建工作,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二是机构养老服务方面, 2015年新增养老床位首次达到1万张以上,全市共有177间养老机构,床位数5.3万张(其中民办机构床位数占比7成),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增加到38张,居于全国前列。
(三)医养融合发展。全市86%的养老机构已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44间,其中23间已纳入医保定点。基层医疗服务正逐步延伸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和老年人家庭,1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为75万名65周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设立家庭病床4785张,初步建立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医疗服务体系。
(四)人才建设加快。一是初步建立起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市属5所院校开设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4所技师学院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二是落实养老服务人才保障措施,将养老护理员列入积分制入户职业资格及职业工种目录,通过“特殊艰苦行业从业人员”入户渠道专门为养老护理员安排入户指标。三是在粤港、粤澳合作联席会议框架下,充分发挥穗港、穗澳合作专责小组平台的作用,积极推动我市在民生方面与港澳的合作。
(五)“互联网+”崛起。一是依托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手段链接服务资源和服务需求,逐步实现市、区、街三级管理和服务数据共享。二是完善“平安通”紧急呼援服务系统等功能,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等服务,并逐步实现市场化、社会化运营。三是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纽带,以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互通。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一是切实发挥专业养老机构的专业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向周边社区居家老年人有偿或者低偿提供康复设施、提供营养配餐、培训交流、专业护理等服务。二是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既有房屋举办养老院、日托中心等嵌入式养老机构设施。三是依托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整合聚集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建立健全以企业和社区嵌入养老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二)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化发展。一是出台指导意见,鼓励、引导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通过建设、改造、转型等途径推动建设护理型养老院。二是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打通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模式,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积极推进国家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力争2018年正式试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三)努力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我市部分养老机构已配置“接送老人专用车”,每天定时定班次,免费接送老人出入社区。针对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学习先进经验,出台专项政策,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实现社区与专业养老机构的充分对接与资源互补。
非常感谢贵单位对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关注与支持!
广州市民政局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