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
宋丹委员:
您在广州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广州市智能家居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第5042号)收悉。经认真研究,并综合市工信委、市国土规划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深入贯彻加快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创新发展,不断健全制度机制,完善养老服务措施,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一)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置。《广州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明确包括养老设施在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由每100㎡住宅建筑面积(即每一标准户)设置不少于6㎡公共服务设施增加至11㎡。新建城区和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须按每千人4.5张床位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以及星光老年之家,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广州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暂行规定》于2016年3月1日起实施,该规定明确星光老年之家等公益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计入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的土地出让金,由建设单位统一代建,建成后无偿移交给市、区住建部门,养老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由建设单位建成后按照规划确定的使用功能进行使用和组织经营管理。目前,全市共有177间养老机构,床位约5.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8张,居于全国前列。建有居家养老服务部149个、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24个、日间托老机构(助餐点)170个、星光老年之家1460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1142个、五保互助安居点151个、老年大学32所,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为社区老人提供到户式和一站式服务。
(二)推动家庭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民政局等五部门联合开展老年人家庭及居住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工作。一是家庭改造。将全市低保、低收入、五保、优抚、计生特扶等五类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纳入年度改造计划,由市、区两级财政给予每户不超过5000元的改造补助。另外,本市户籍60周岁以上老人在取得房屋产权人同意后,可自费申请家庭无障碍改造。改造内容包括安装安全扶手、蹲厕改坐厕、配置辅助椅、门宽调整和厨房灶台高度调整等。二是居住区公共设施改造。按申报项目分类实施,每个项目给予不超过2万元补助(超出部分由申请人自理)。项目种类包括建筑出入口坡化改造、公厕无障碍厕位改造和电梯无障碍改造等。
(三)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经市工信委批准立项,市民政局目前正在加紧开发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系统,预计2016年底完成建设并试运行。平台主要功能如下:一是老年人及家属在网上申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资助和照顾需求评估,便捷地预约和购买社区服务机构的康复护理、生活照料、配餐送餐、医疗保健等上门服务,使用社会保障卡(市民卡)确认和评价;二是关联民政、政务、人社、卫计等部门系统,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档案,实现老年人基础信息、健康档案、服务记录等数据的共享;三是市、区、街管理部门的业务受理、监督管理、质量评估全程网办,加强协作、提高效率;四是建立运营商、服务人员、评估专家、义工队伍等数据库,整合社区养老设施和服务资源,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制定服务方案、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您的建议,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社区居家养老改革创新试点。在每区选取至少一个街(镇),整合社区网格化、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医疗卫生等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队伍,在开展助餐配餐、医养结合、家政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再选择科技、金融、互助、公益慈善等项目试点,全面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涵,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其中科技助老项目鼓励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开发和推广养老信息化相关的智能终端产品和应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紧急呼援、家政预约、远程医疗、健康监测、居家护理、无线定位求助等服务。
(二)养老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市老人院、越秀区、天河区车陂街等已列入民政部首批养老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单位,市综改办组织上述单位先试先行,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一是建立养老机构示范服务信息网络,通过个人照顾、智能呼叫、无线定位、护理监测、远程医疗等系统实现院舍智能管理和医养融合,并辐射周边居家养老;二是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对社区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广家庭监护和紧急呼叫等个人信息智能终端,实现以居家为重点的一体化社区服务信息建设和功能应用。目前市老人院养老机构综合照顾管理系统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开展立项申报工作和申请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拟于2017年开始建设。
(三)优化提升“平安通”服务。修订《“平安通”服务管理办法》,精心打造广州“平安通”养老服务的优质品牌。一是通过降低资助对象年龄要求、调整资助项目、增加服务内容等途径拓宽用户群体、增加用户人数;二是围绕紧急呼援基本服务,链接护理、医疗、健康、金融等机构,增加包括走失老人定位、体征监测、健康管理、移动医疗、产品推介等增值服务;三是要求“平安通”运营商为用户提供智能腕表等穿戴设备和网络视频等居家监测设备,为各项服务提供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持。
(四)养老综合平台规划建设。在优化和改造现有养老服务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全市统一的为老服务信息平台,目前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平台将整合全市涉老服务信息和系统,将民政、人社、医疗等部门业务对接、串联和归集,建立完整、闭合的养老管理和服务链,完成一门受理、数据共享、成本测算、支持互助养老、建立时间银行等任务,通过传感器、网络摄像头、电子标签等智能终端实时监控老人体征状况和服务质量,作出预警提醒和需求发布,按需分类分级提供服务。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广州市民政局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