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广州市民政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5020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8-08-03 10:25:12 阅读次数:-

陈茂强委员:

您提出的《广州应加快智能型社区养老新模式推进》(第5020号)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办理,经综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工信委、市财政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发展情况

截至2017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61.8万,老龄化率超过18%。近年来,我市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大力开展“3+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创新试点工作,将智慧养老纳入2018年养老改革重点工作,完善服务网络,引入社会力量,整合信息资源,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全面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一)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健全工作机制,配足人员力量,建立“市指导中心—区指导中心—街镇居家养老服务部”管理体系,整合社区资源,建设“区综合平台—街镇综合平台—村居老年人活动站点”三级服务平台。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流程,从“申请—评估—审核—方案—服务—评价”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闭环,实现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结合年龄、身体、收入等因素设置梯度化补贴标准,申请人统一接受第三方的照顾需求等级评估,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每月可享受相应额度的等值服务。养老管理员根据评估结果为服务对象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服务机构按照方案提供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基本服务和拓展服务。区、街镇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和养老服务企业,委托其运营场地和提供一站式、到户式服务,满足社区居家老年人精神文化、居家照顾、日间托管等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二)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建设广州市居家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整合老年人、机构、设施、人员等涉老信息,为服务对象链接政府、养老机构、社区组织、义工志愿者等资源,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平台按照标准建立服务供应商库,将区、街镇招标选定的服务机构统一纳入管理。服务对象登录平台建立个人养老服务账号,申请服务、挑选机构、签订协议,按需选择助餐配餐、家政清洁、康复护理、代办事务等各类服务项目,使用社会保障卡作为载体,确认身份和刷卡消费。服务机构派员上门提供服务,通过社保卡读卡器和手机APP记录服务,并按次、按项目从卡中扣除费用。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大数据和实体资源有机整合,促使供需快速有效对接,提高服务的易及性。

(三)拓展“平安通”服务内涵。2017年市政府将“拓展平安通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智能服务”列入十件民生实事,我局会同市财政局出台“平安通”提升服务政策,降低门槛、不限户籍,将资助对象范围扩大到本市户籍及持有本市有效居住证的60周岁及以上的失能、独居老年人和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通过招标选定专业服务运营商,服务设备从固定电话升级为手机、智能腕表等,除紧急呼援、GPS定位、查询转介、心理慰藉、定期关怀、提示等基本服务之外,还提供健康监测、移动医疗等拓展服务。市平台与服务运营商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共享服务数据和信息资源,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为服务快速转介和主动推送奠定基础。

(四)加强服务质量监管。制定《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和服务目录清单,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委托第三方开展服务项目评估,按合格、良好、优秀评定等级每人次给予补助,鼓励服务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政府通过平台实时监控服务数据,对服务运营商进行场地运营、人员管理、服务记录等方面的日常监管,使用移动平台跟踪记录服务人员的上门情况,掌握服务对象对当次服务的满意度。

二、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大力推动智能化养老服务工作,一是完善市社区居家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健全老年人、服务运营商、评估机构、服务人员等各类数据库,对接人社、卫计等职能部门系统,拓展社会保障卡补贴发放、资金结算等功能,为老年人从申请到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便利;二是制定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建立覆盖全市、全人群、全项目的服务供应商库,建立市人力资源工作站,实行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登记制度,在平台上统一登记从业人员工作经历和诚信记录,加强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的监督管理;三是开发建设市为老服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全市涉老服务信息和系统,对接和归集民政、人社、医疗等部门业务,建立完整、闭合的养老管理和服务生态链,实现一门式受理和一站式服务。

广州市民政局

2018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