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广州市民政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057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8-07-30 10:49:18 阅读次数:-

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

贵委提出的《深化我市慈善事业改革创新,推动现代慈善发展》(第1057号)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办理,主动与贵委工作人员沟通,由分管局领导带队赴贵委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市文明办、市民族宗教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金融局、市工商联及各区政府等会办单位的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广州市慈善工作基本情况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不断积极探索慈善事业的改革创新。2013年至2015年连续3年举办广州市慈善项目推介会,以“政府搭台、社会参与、慈善组织运作”为方式,创新打造慈善对接平台,激发民间慈善活力。三年共对接慈善项目1203个,对接项目资金12亿元;2016年举行“羊城慈善为民”系列行动,以“慈善为民”为核心理念,将本地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等融入慈善,通过慈善+扶贫济困、慈善+运动、慈善+商业金融、慈善+幸福社区、慈善+救助服务、慈善+艺术等模式,搭建慈善发展平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2016年广州在中国城市慈善指数排名全国第四;2017年我市全面启动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并首次将创建全国“慈善之城”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举办广东扶贫济困日等活动,掀起全民慈善高潮。2018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将创建“慈善之城”列入重要工作部署。今年1月份,中共广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慈善之城”;温国辉市长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创建慈善之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推动“慈善+”出新意。出台《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2017-2020年行动方案》《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2017年实施方案》。今年新年伊始,联合四部门印发了《关于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广州市创建慈善之城的意见》,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广州市创建“慈善之城”行动。通过慈善+体育、慈善+实体、慈善+消费、慈善+创投等模式,畅通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的渠道。一是精心打造为爱骑行、为爱奔跑、为爱徒步、为爱竞渡等“为爱”系列主题活动,打造大型公众体育活动慈善众筹平台。二是启动广州慈善标志建设,目前已有慈善广场、慈善街道、慈善社区、慈善公园、慈善图书馆等各类慈善活动基地120个,让慈善真正贴近市民。三是在积极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及北京路公益嘉年华等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慈善与商业与消费深度结合。2017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和第二届北京路公益慈善嘉年华活动中,全市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累计认捐金额达5.45亿元。2018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暨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启动仪式上,社会各界认捐款物6.31亿元。四是深入实施品牌战略,2016年启动实施品牌战略,出台《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评价指标(试行)》,评出品牌公益慈善组织,同时以“走出去”和“请进来”、“机构引进”和“项目引进”等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打造培育,持续激发发展活力,有效有力促进慈善组织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发展。

(二)健全慈善组织培育平台网络。2010年,依托广州市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采取无偿或低租的方法,为慈善组织提供办公场地、政策咨询、项目策划、业务培训、办公及后勤综合事务等服务保障。共投入福彩公益金1610万资助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目前共建成社会组织培育基地45个,其中市级培育基地2个,区级培育基地12个,群团组织培育基地12个,街道(镇)级培育基地19个,入驻各类公益慈善组织超过1336个,基本形成了市、区、街(镇)三级培育扶持网络,对培育孵化慈善组织,提升其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加大慈善领域资金扶持力度。参照中央和省的做法,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支持,推动市区两级设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2015年,我市印发了《广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扶持社会组织发展资金管理办法》,2015年-2017年共立项1300万,对市区两级民政部门新登记成立且运作良好的慈善组织,以及获得3A、4A、5A评估等级且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予以3~5万的小额资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从2008年开始,我市逐步开展探索政府向公益慈善组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2008年至2017年,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1.2亿元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2017年投入约3.5亿元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从2009年开始,通过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的形式,对民办福利机构进行资助,目前市区两级已资助4.5亿元,2017年投入7200万资助民办福利机构。

(四)创新开展广州公益创投。连续3年举办广州市福彩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支持有想法、有创意、接地气、具实效的公益创新型项目深度参与全国“慈善之城”创建,解决社会民生问题,增强民众获得感,受到社会好评。自2014年起,举办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采取“60%政府资助+40%组织自筹”的方式,投入1亿多元作为种子基金,撬动社会配套资金6220万元,重点资助救助、帮困、为老、助残、青少年服务、异地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关爱等社会治理项目。活动链接整合多方资源,将政府的“他治”、市场主体的“自治”、社会组织的“互治”结合起来,形成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善治”模式,政府、市场与社会“1+1+1>3”协同共治的公益创投“广州实践”日臻成熟,被南方报业集团评为“2014—2015年度广东省政府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五)完善规范慈善机构运作。近年来,我市以政府部门依法监管、社会专业监督、行业自治、社会广泛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广州慈善事业管理体为工作目标。一是慈善活动日渐规范,2012年《广州市募捐条例》实施以来,全市共办理公开募捐许可或备案项目2746个,发布慈善募捐信息5692条。二是2016年《慈善法》实施以来,依法开展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公开募捐资格认定、募捐备案、慈善信托备案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登记认定慈善组织72个。有7家慈善组织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备案募捐项目172个,备案慈善信托3件。三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管,印发《广州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慈善募捐行政执法工作指引>的通知》。近年来已对全市46家公益慈善组织的306个项目进行了善款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的专项执法检查和审计。四是推动社会专业监督和行业自治,充分发挥市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的第三方监管作用,对全市14亿多元的慈善资金进行审计,向社会公布了25份慈善监督报告。

(六)加快慈善组织专业化发展。强化培训,努力打造高素质骨干队伍。一是举办广州社会组织讲坛,以“基金会如何参与公益创投,公益创投的理论与实践”“‘三社联动’背景下社区基金会的功能与运行机制”等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二是制订《2017年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训计划》,统筹推进年度培训活动,共开展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新闻传播、财务管理、人力资源、法律事务等68场次,合计100个主题,服务约10153人次。

(七)加强慈善信息对接建设。紧跟“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要求,开展广州市“慈善之城·尽善净行”活动。一是建设广州慈善信息网和广州慈善微信平台。2013年开通广州慈善信息网,2015年启动“广州慈善通”和“慈善地图”微信平台。2016年《慈善法》实施后,将广州慈善信息网升级为慈善信息发布平台,汇集并展示广州慈善组织和慈善项目信息,实现广州市慈善信息自动化、多平台、多渠道发布。二是建成重疾救助微信平台。联动爱心媒体、医疗机构、公益组织,既方便困难人员了解慈善申请渠道、救助制度,在线求助,也方便社会各界参与捐赠,并重点探索与政府医疗救助信息平台连接,实现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三是建成广益联募平台,并成功入选民政部首批全国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市慈善会还专门出资成立了广州市广益联合募捐发展中心,负责广益联募平台日常的运作管理。目前,该平台推出“善捐”核心模块,有138个公益慈善组织入驻,326个公益项目上线,累计募集善款达3.38亿元,捐款人数近18.5万人次。

(八)健全慈善荣誉回馈机制。开展慈善评选活动,评选年度广州慈善企业、人物、组织、项目,推出“广州慈善捐赠榜”“广州慈善影响力榜”和“广州慈善歌曲榜”三大榜单,2016年、2017年共有656家单位、496名个人上榜。为促进慈善与商业与消费深度结合,推动“慈善为民”理念更加深入企业,积极推荐企事业参与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中华慈善奖的评选,76个单位(个人)获得2016年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77个单位(个人)获得2017年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获奖数连续两年在全省居首位。3个项目(单位)被列为今年中华慈善奖候选对象。

(九)广泛传播先进慈善文化。健全慈善文化营造机制。一是全面推进慈善标志建设,进一步创建慈善广场、慈善社区、慈善街道等便利慈善平台,共有慈善标志点120个,其中海珠区创建数量达32个。二是从2013年起,广州慈善事业发展蓝皮书,分析研究广州慈善发展的特点亮点和难点。推广使用“善城广州”标识、吉祥物,唱响“广州慈善之歌”;编辑出版《善城》刊物,推出“善城广州”微信公众号,以“慈善之城”和“扶贫济困”为主题,传播广州慈善文化。从化制作了《从化慈善会五年成绩斐然》在电视台播出。三是积极宣传《慈善法》,协调市法宣办将其列入普法重点宣传内容和年度普法考试内容,并编入《广州市“七五”普法学习资料》读本;邀请全国人大内司委于建伟主任在市委礼堂举办全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的《慈善法》宣讲报告会;承办大型电视论政节目《羊城论坛之“慈善大家谈”》。

二、下一步工作设想

我市慈善工作在探索中发展、在创新中突破,仍存在不足之处。贵委的建议对进一步做好我市慈善工作、促进我市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今后,我市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完善我市慈善事业制度,推动广州现代慈善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将积极推动贵委的建议实施,结合我市慈善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慈善为民”为核心理念,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社会扶贫为重点,围绕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慈善之城”总体目标,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慈善事业制度体系。一是根据《慈善法》,结合广州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推动制定具有广州特色的地方性法规。二是大力落实《广州市慈善信托管理实施指引》,指导、促进各信托公司、慈善组织开展慈善信托业务,推动慈善信托业务发展。三是广泛宣传《广州市慈善医疗和应急救助实施办法》,优化救助流程,充分发挥慈善在补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应急救助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是完善我市慈善力指数和慈善透明度评价体系。持续打造“慈善之城·尽善净行”廉洁慈善品牌,全面提升我市慈善竞争力和公信力,促进我市慈善事业更平衡、更充分发展。五是在评选“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的活动中,将慈善作为评选的指标之一,推动慈善文化进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落到实处。

(二)打造广州慈善枢纽平台。一是完善广州慈善服务设施布局。努力推动广州慈善大楼论证、选址、立项等工作。充分利用城乡镇街(社区、村)、重点公共场所、公园、旅游观光景点等建成更多公众参与度高的慈善广场、捐赠站点(慈善超市),逐步形成覆盖全市、服务便捷的慈善服务设施网络。二是升级广益联募平台。继2017年完成“善捐”(公开募捐)、“善助”(个人救助)、“善行”(慈善活动)三大板块后,2018年完成“善品”(慈善电商)和“善知”(能力支持)两大模块,实现广益联募全新升级,打造成为影响全国的“集善地”和全民慈善的便易平台。三是打造慈善合作交流枢纽。举办全国慈善城市交流会和基金会慈善论坛,促进全国公益慈善文化交流。积极引进全国性品牌慈善组织和项目落户广州,将广州打造成为引领全国的慈善交流枢纽。四是完善市培育基地场地运营管理,规范培育基地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孵化成效。积极做好日常服务,协助慈善组织策划组织活动,促进入驻慈善组织沟通交流,激发活力,提升整体发展能力。

(三)发展品牌慈善项目,强化慈善组织建设。一是推动打造广州慈善品牌,持续开展每年6月的广州“慈善为民月”的系列慈善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慈善组织、社会团体广泛开展慈善为民活动,发动社会各界开展慈善活动和慈善活动。二是整合公益创投资源,完善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机制,培育一批品牌慈善组织和项目。三是完善慈善组织治理机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慈善组织党建工作,注重在慈善组织中发展党员,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健全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监督有效的组织治理结构和运作规范、诚信自律、信息公开机制,增强诚信和守法意识,提高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力。四是探索现代公益慈善人才培养机制。以广州公益慈善联合会、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以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为载体,充分依托高校资源开展公益战略规划、项目筹款、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等课程,形成政府、社会、高校跨界合作、资源互补的培训机制,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慈善管理人才。

(四)提升广州慈善文化影响力。一是挖掘传播广府慈善文化。坚持在中国传统节日和新春花市、广府庙会等传统广府文化品牌中融入慈善元素,讲述广府慈善故事,传播广府慈善文化。二是启动校园慈善文化行。创作广州慈善文艺作品和中小学慈善读本,在高校开展“慈善沙龙”,在中小学开展“一书一课一活动”,大力推广慈善文化,培养学生慈善意识,激发向上向善。三是开发慈善文化产品。推动广州慈善歌曲、吉祥物珠珠、“善穗”等慈善文化标识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提高慈善标识普及度。结合广州各类文化旅游体育等活动,开发更多市民喜闻乐见的慈善文化产品。四是鼓励和发展慈善志愿服务,支持和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建立志愿服务队伍。鼓励慈善组织招募志愿者参与慈善服务。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慈善活动中的公益性和专业性优势。五是积极搭建慈善宣传“矩阵”。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重要作用的同时,积极打造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完善广益联募平台,做优PC端、做强移动端。利用基层办事窗口、宣传栏派送、张贴公益慈善宣传单、海报,在地广州地铁、楼宇电视、报刊亭等场所,投放公益慈善对视频、海报,实现慈善文化宣传“即时发布、多端呈现”。

感谢贵委对我市慈善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民政局

2018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