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民案〔2024〕100号
马粤君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的建议》(第20242372号)被确定为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我市政府积极组织我局会同市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医保局、残联及各区政府认真研究办理,并多次组织开展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将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有关内容同步列入2024年市民生实事项目,率先以专区形式,按照“建成一个,评估一个;评估一个,验收一个;验收一个,运营一个”的工作要求,有序推进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和运营,有力提升我市养老机构照护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各区共完成验收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单元)167个,床位2884张,完成建设目标任务的131%。具体办理工作情况如下:
一、强化制度设计,夯实工作基础
(一)强化机制引领,制定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市人大重点建议和市民生实事项目两项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通过倒排时间表、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建议办理工作方案。在认真听取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工委、建议代表和会办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建章立制、强化督导、强化参与”三大项共11个具体办理措施,报市政府同意后印发实施。《工作方案》结合广州市养老服务“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在全市建成4000张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其中,到2024年底,建成2200张的目标任务,做到工作指标有量化、工作措施有抓手、时间节点有要求、协同部门有分工、工作机制有保障“五个有”。
(二)强化标准引领,打造全国标杆。一是为规范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工作,由市民政局牵头,市老人院承担起草全国首个有关国家标准《养老机构认知症老人照护指南》的编制工作,为全国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提供工作准则,输出广州经验。二是与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齐头并进,同步开展广州市地方标准《养老机构认知症照护专区建设规范》的编制工作,统筹推动形成兼备规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专区建设和服务标准,为持续推进有关工作提供规范支撑和长效机制。三是印发实施《广州市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指引》和专区床位验收指引等文件,系统性明确专区场所设置、环境支持、设施设备、人员配备和内部管理等要求,引入生活单元式照护模式,逐步实现个性化照护支持,全方位提升养老机构专业照护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强化中心引领,推动以点带面。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支持中心培育试点工作,统筹打造7个认知症长者照护服务支持中心,为下一步培育社区认知症照护力量和开展家庭支持性服务奠定工作基础。由市卫生健康委制定印发《广州市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我市老年痴呆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防治体系。
二、强化资源整合,凝聚专业力量
(一)凝聚专家团队和行业力量。一是聚合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北京标准化研究院、广东省民政厅、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和市民政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专家团队的专业力量,实现自上而下、内外兼备的专业护航。二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面向全市养老机构开展认知症障碍照护床位评估工作,借助养老服务行业协会的力量,保障床位建设的规范性、床位数据的准确性和专业照护服务的规范性。三是在行业内部,集中推出市老人院、中日合资的国投悦康美邸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中法合资的招商高利泽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本地颐寿医疗养老有限公司以及越秀集团、万科集团、保利集团、泰康集团等集团公司旗下的一批先行先试的养老机构,带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凝聚医疗领域专业力量。一是制定市老年痴呆防治联盟建设工作方案,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成立老年痴呆防治联盟,统一开展痴呆筛查使用工具,就风险人群管理、双向转诊等工作进行进一步规范,打造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科普教育“四位一体”的医防协同服务体系。二是开展全市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由市卫生健康委负责组织管理,市疾控中心负责综合协调,广医脑科医院联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联盟主要成员单位负责组织实施,纵深构建广州市老年痴呆防治服务网络。三是开展老年脑健康管理试点,印发《广州市老年脑健康管理试点项目工作方案(2023-2025年)》,明确将加强老年脑血管病和痴呆风险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作为具体任务。荔湾、白云、番禺、花都、增城等区先行试点,应用“惠记忆”小程序,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开展认知功能筛查,并依托区、镇街、村居居家养老服务示范平台、颐康中心、颐康服务站三级养老服务平台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认知症长者筛查和评估。
(三)汲取外地先进工作经验。通过开展线下实地调研和线上问卷调研的方式,汲取北京、上海等20多个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做法,结合广州实际,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有广州特色的工作成果,带动本地行业良性发展。
三、强化社会效益,迅速推进运营使用
(一)摸查底数,精准匹配服务供给。会同各区和市卫生健康委开展全市认知障碍老年人底数摸查。我市基于有关数据,持续推进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和护理人才培养工作,最大限度实现服务供给的精准化。
(二)注重实效,推动床位实际使用。印发《广州市民政局关于抓紧推进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区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工委的审议意见,在推进专区床位建设的过程中,同步推动专区床位投入运营使用,切实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避免资源浪费。
(三)示范引领,打造典型样本。广州市老人院作为全国最早提供认知症障碍照护服务的养老机构之一,于2000年成立爱心园认知症康复照护区,2005年全国首座认知症照护大楼(慈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2019年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率先将认知症照护服务向社区延伸,2024年按照最新要求率先打造一批示范性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为全市养老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四、强化政策扶持,撬动社会力量积极性
(一)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专项安排市福彩公益金260万元用于“广州市养老服务人才提升”项目,从源头上丰富养老服务人才供应。累计投入2903万元用于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就业补贴及岗位补贴项目。
(二)深化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将保障范围从重度失能人员扩增至包括失智老年人等全体有照护需求的失能人员,有效缓解家庭照护压力和经济负担。全市累计享受长护险待遇人数约13.6万人,长护险基金累计支出43.3亿元,长护险定点机构数量达到350家。
(三)加强医保定点保障。开展优化新增定点医疗机构评估工作,鼓励医养结合型机构发展,医疗机构定点实现“随时申请,1个月内公示结果”,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定点范围,共有39家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纳入定点,持续提升医养结合保障能力。
五、强化人才保障,补齐专业护理短板
(一)加强政策和技能培训。一是组织全市养老机构院长、养老护理员、养老服务向导以及认知障碍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开展分类培训,针对不同岗位需求精准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今年已累计培训2023人次。二是持续开展“2024年全市养老服务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和安全管理专题培训”“开放日”活动,累计培训各级民政部门负责人69人,养老机构负责人126人,一线专业护理人员92人。到今年底,还将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者培训800人次。二是深入推进“南粤家政”工程,将养老护理工种作为重点培训工种纳入广州市首批项目制培训。鼓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养老服务相关技能培训,开设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课程,老年人失智照护等8个相关工种已列入省合格证书工种目录。三是发挥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全市共有11所技工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照护相关专业,养老护理类相关重特专业和精品课程22项。为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拟新增目录外特色专业“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预计2025年开始招生。
(二)加强职业技能评价。大力推动家政类企业、院校和有关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广州企业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2023年)》,作为广州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上浮的依据,为广州市养老服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加强校企合作。市技工院校积极探索养老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与养老服务龙头企业开展推进“订单班”,将养老行业岗位技能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四)加强照护者考核认证。在专职护理员照护服务供给能力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引导家庭照护者(亲属、保姆等)经过正规培训并通过考核认证后,与长护定点机构形成劳动或劳务关系,为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提供护理服务。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按照市人大重点建议办理工作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严格按照工作计划,扎实推进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我市养老机构照护服务水平。
感谢你们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民政局
2024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