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开 > 城乡社区治理

“三社”合作有边界 项目合作别“越界”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6-06-03 10:24:23 阅读次数:-

  为了进一步提升幸福社区公益项目执行方的执行能力,提升执行方对公益项目“三社联动”的理解,由市幸福办指导,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组织的“广州市幸福社区公益项目能力提升培训”在市社协大讲堂举行。本次培训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解丽霞教授主讲,同时邀请了花都区秀全街红棉社区、白云区景泰街景泰北社区、越秀区矿泉街家综三个公益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项目经验分享。

  解教授以“三社联动下的社区公益项目规划”为题,以三社联动的基本内容、项目规划及探索反思三个方面分层论述,从宏观政策到微观实操,帮助执行方逐步厘清三社联动在项目执行中的具体意义与实践取向。

  Focus 1

  幸福社区公益项目是三社联动的实践

  主办方表示,此次“理论+实务”的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效力,帮助执行方进一步做好项目提供了指导。解教授作为幸福社区公益项目的首席评委,总结了项目过程中要注意“需求评估参与性、社会资源多元化、项目主题规划、居民自愿参与、长效机制建立”等五个执行关节点,帮助执行方掌握工作要点,为下一步归纳总结项目经验提供指引。

  解丽霞教授介绍,三社联动的基本内容涵盖了发展历程、基本内涵与联动关系三大方面,其中明确指出三社联动的基本内涵为:“在政府主导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并实现‘三社’相互支持、协调互动的过程和机制。”并对基本内涵进行了解读,借用幸福社区公益项目的实际操作,即公益项目是在市民政局主导下,以各街道社区为范围,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为参与方,从机制搭建上确保了三社联动的实践基础,帮助执行方理解三社联动机制。

三社联动-解丽霞(封面)

首席评委解丽霞教授主讲“广州市幸福社区公益项目能力提升”培训

  Focus 2

  搭建“三社”间互动平台

  为了进一步明确解答三社联动之间的合作边界问题,解教授对三者具体的分工与职责进行了详细解读,提出居委会是“社区自治民主协商中心、资源配置平台、三社联动的支持者、保障者和推动者”;社会组织是“项目运作服务提供载体、专业支持者,社区参与动员者,社会工作者的组织者与保障者”;社会工作者是“福利传送能力提升行动者,专业人才队伍保障者,社会组织的专业支持者”,明确三社联动的基础与目标为“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彼此在合作过程中应保持“优势主导”的合作模式,如居委会扎根社区时间长,在居民关系、协商平台、资源整合方面存在优势,在这些方面应由居委会作主导,社会组织、社工作为支持力量共同推动;同理,在社区服务行动中社区社会组织具有人力资源优势,在服务过程中应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优势,而居委会应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在社区资源、社区宣传等方面予以支持;而社工应在服务逻辑、服务技巧等方面发挥专业能力,帮助社区社会组织更好地提供社区服务,而三者之间的边界可考虑通过契约关系进行厘清,落实各方责任,保障服务开展,促进合作深化。

  “三社”之间的联动关系?

  解教授解释到,“三社”之间的联动关系强调的是“三社”的角色定位与联动职责的匹配。其中居委会应为“社区”核心,即“三社联动是居委会、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在社区领域围绕社区居民开展的社区治理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居民福祉、实现基层民主、促进社区内生性发展;作为自治协商平台的居委会和项目运作载体的社会组织、专业服务提供者的社工之间均存在双向互动关系。”避免“三社”中“社区平台”的联动主体缺失的困局,强调了居委会作为“三社”中“社区平台”的主要代表,是联动核心主体的地位,避免个别执行方对于“三社”理解不准、定位不清,从而执行不到位。

  Focus 3

  三社联动的运作是有“逻辑”

  在厘清相关概念基础上,解教授进一步就三社联动实际操作的逻辑及关注要点进行深入剖析。三社联动操作逻辑建基于逻辑模型是以需求评估为导向确定项目所需投入资源,通过服务执行完成服务产出,依据服务产出进行成效评估,进而考察项目的社会影响力。这正是幸福社区公益项目的考核依据,首先进行了项目立项,强调的是社区需求收集及服务投入资源(服务计划)的修正;其次是中期评估,主要考核是保障服务产出的一系列内容,如服务执行情况(服务开展)、服务保障情况(服务运营)、服务支持情况(督导、培训等)等;最后末期评估除了服务产出的关注外,更重视对服务成效及服务影响。

  为了深入解析相关理论,市社协作为主办方邀请花都区秀全街红棉社区居委会、白云区景泰街景泰北社区居委会、越秀区矿泉街家综就“针对社区需求,带动社区参与”、“活用公益资助,撬动社区资源”、“借助公益项目,深化社区服务”三个主题进行经验分享。三个项目各具特色,红棉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切入点,通过服务需求与参与需求的对接,即社区残障人士的社区服务需求与普通家庭希望通过社区义工增强家庭教育的参与需求进行对接,有效运用地区发展模式推动居民参与;景泰北社区借助地区资源的优势,针对残障服务的契机整合多年累积的社区力量,列出资源清单,实现资源有效对接;而矿泉家综运用社区照顾模式,以残障人士的社区需求为切入点,依托社工专业能力打造具有强服务力的义工团队,增强社区服务深度。(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