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开 > 城乡社区治理

“爱在跌倒前”长者友善环境改善计划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8-09-21 15:58:15 阅读次数:-

  摘要:“一条扶手,可减低50%伤害率”,装上扶手后,能减低长者因跌倒而带来个人精神负担、家庭照顾和经济负担、社会医疗负担等方面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本项目致力于链接居民个人、企业资源和社会(企业)资源为社区困难长者进行居家改善,预防长者防跌倒,并提升居民对社区长者养老生活的妥善照顾。在社会治理创新的体制下,有效地联动社工、社区和社会组织,构建一个“安全、被尊重、互助”的居家养老照顾网络。

  关键词:多元参与;三社联动;居家养老照顾网络;

  一、项目背景

  (一)社区简介

  北京街长胜里社区,东以仓边路为界,南以中山五路城隍庙为界,西到南越王博物馆,北至越华路。地处广州市的老城区,人口密集,有居民2030户,4980人,居住的居民包括工薪阶层为主,还有100人的外来务工人员,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造成了需求多元化。长胜里社区属于“有情缺质”的熟人社区,熟人网络丰富,邻里互动强,然而他们所居住环境缺乏物业管理,对生活素质追求不高。北京街作为省、市政府的所在地,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社区周边林立了不同的公共部门和企业,而且临近广州繁华地段,人员流动得比较频密。

  (二)机构简介

  广州启创(含广州市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及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分别成立于2008年2月和2009年3月,下称“启创”)是启创的服务起源地。目前广州启创的服务项目主要为青少年发展及学校支援、长者社区关怀及支援服务、家庭综合服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服务、妇女儿童服务、外来工子女服务、社会工作专业咨询培训、研究等多个领域。在这些基础上,广州启创致力于各领域社会服务的“播种社区、深耕参与”发展模式,形成自己的品牌服务并且逐步总结出本土的服务经验。为创新南方社会服务创新出一份力。

  启创·北京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从2011年正式开启服务,以“支援个人成长、建立互助网络、促进地区发展”为服务理念和思路,以“让幸福种子发芽,让互助精神传递”为目标,致力营造一个互助和谐的幸福社区。中心的社工希望通过引导社区成员进行社区参与,激发其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即:以“社会人”的打造作为基本假设,不同服务均以“社区网络发展”、“邻里互助”作为长期目标,实现社区参与的整合功能,改变弱势群体以往面对困难被动的向外寻求帮助的状态,建构整个社区居民之间的社会支持网络。

  (三)项目缘起

  北京街长胜里社区地处广州市中心,大部分楼宇都是老式楼房,在过往入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社区公房楼宇众多,且日久失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本社区是一个老龄化社区,社区内共有长者(60岁或以上)9201 人,长者人口比例高达17.8%,而居住在公房的长者占了公房居住总人口的1/3,长者出行安全十分值得关注。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每个人都有安全的需要,长者的生活同样需要一个安全养老的环境。

  同时,根据国内对于长者跌倒危机的研究显示,意外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是第一位,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居家长者发生跌倒的意外伤害事故。跌倒,会导致长者忍受外伤疼痛或引发原有的身体疾病;而大部分因突发疾病而跌倒的老人无法自救,甚者会导致死亡。再且,跌倒造成的伤害不仅是长者自身痛苦,对儿女也是沉重经济负担,如得不到及时抢救就会危及生命,特别是独居老人或纯老人家庭更是高危人群。因此,促使社会大众关注长者“防跌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立于一个老龄化社区,从促进社区居民认识长者出行安全现状,提高长者家居安全资讯及改善知识,逐步联动居民、社区以及社会企业资源共同倡导“每个人都为长者家居安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二、项目需求评估

  (一)需求评估方法

  为了解社区公房长者家居及出行安全的问题,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启创社工团队通过综合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透过《楼宇安全检视表》对社区内44栋2层以上楼宇,6栋平房,共50栋楼宇进行了楼宇安全环境检视;并对楼宇楼梯、楼层走道进行了重点检视,分析影响长者出行安全的因素。

  (二)需求评估情况概述

  1.楼宇扶手材质、梯级宽度和光线不足,对长者出行普遍存在安全隐患

  (1)社区楼宇的扶手多以水泥材质为主,对于身体机能退化的长者难以作为支撑。

  调查的50栋公房楼宇中,除了6栋平房之外,有43栋公房楼宇,占有效数据的97.7%,是有扶手的,仅有1栋没有扶手。43栋有楼梯的公房楼宇当中,28栋的扶手是使用水泥材质的,占有效数据的65.1%。可以了解到,水泥是公房楼宇的扶手最多使用的材质。31栋公房楼宇的扶手存在破损情况,占有效数据的72.1%。

  (2)楼宇梯级的高度、宽度、破损程度和光线都是长者出行跌倒重要影响因素。

  44栋公房楼宇当中,26栋的楼梯级是较高的,占有效数据的59.1%;8栋楼宇的楼梯级是很高的,占有效数据的18.2%;只有8栋楼宇的楼梯级高度是合适的。28栋公房楼宇的楼梯级是很窄的,占有效数据的63.6%;只有36.4%的公房楼宇楼梯级宽度是合适或较宽。有效数据中的58.5%(即24栋楼宇)的楼梯级的存在破损情况。在44栋公房楼宇当中,有30栋楼宇灯光昏暗,有7栋楼宇是没有灯的,而楼梯光线充足的楼宇仅有7栋。

  2.楼宇走道光线严重不足,长者视力衰退后,发生跌倒可能性非常高。有效数据中77.6%的楼宇的走道光线较为昏暗。12.2%的楼宇的走道是完全没有光线的。80%的楼宇走道都干爽整洁,没有存在积水或堆放杂物的情况。

  (三)需求评估发现

  1.长者出行普遍存在安全隐患。楼宇扶手材质、梯级宽度和走道光线不足,长者视力衰退后,发生跌倒可能性高。

  2.高龄、独居及纯老家庭的长者,这类群体由于日渐老化,平衡感日渐迟缓,容易跌倒,独居在家生活存在较大的危机。及早让他们对所处环境的安全状况有所认识,提高安全意识显得尤其重要。

  3.社区居民(青少年、亲子家庭为主),这类人群大多数负责照顾长者、保障长者的安全,通过此计划,可帮助他们从知识了解、意识关注、实际操作上掌握家居安全对长者健康的影响,从而协助长者得到更好的居家照顾。

  4.社区其他组织(企业单位),促使社会大众关注长者居家安全议题。让社区居民认识长者家居安全现状,了解到长者家居安全资讯及改善知识,倡导“每个人都为长者家居安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共同建立长者的友善社区。

  三、项目服务设计

  (一)项目目标

  1.总目标

  围绕“防跌与安全环境”,从宣传层面、培训技能层面,以及实际操作层面,提升长者及社区其他居民对“防跌”及改善居家及公共空间安全的意识。

  2.分目标

  (1)居民个人层面:为长者提供居家安全隐患改善与楼宇走道的扶手加装。

  (2)邻舍互助层面:为长者切实减少居家安全隐患,增强长者及其照顾者的安全意识。引导社区居民对长者居家安全与友善社区的关注,大力鼓励社区内青少年、亲子家庭和长者的照顾者对安全环境的意识,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改善的关注。

  (3)地区发展层面: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度,调动社区内小商铺以及地区的大型企业,共同服务为长者家居安全环境的改善。

  (二)项目理论模式

  1.核心理论:地区发展模式

  罗夫曼(J. Rothman)提出的地区发展模式(locality development)可以追溯到社会工作发展早期19世纪的睦邻组织运动。冯伟华、李昺伟综合了对地区发展模式的不同定义,指出地区发展较着重发动社区内不同团体及人士作广泛的参与,透过参与的过程,令他们达到自助及互助的目标,以改善社区关系,并增加他们对社区的参与感[2]

  由于地区发展着重参与者的自助,工作者主要运用非指导性的手法,扮演使能者的角色,协助居民表达对社区问题的不满,鼓励及协助他们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人际关系,以及催化共同目标的产生。工作者亦可扮演导师的角色,协助训练居民解决问题和组织的技巧,以及培养积极参与和自主互助的精神。此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工作员也可以扮演中介人的角色,协调各方面的团体及个人,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以调动社区资源,改善社区中的问题。

  在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以地区发展模式强调居民参与,居民经由充权的过程,从社区权力结构中的动员对象“群众”成为积极承担社区责任的“公民”,社区则发展成为自发性而非依赖行政资源的主体。

  2.主要工作模式:居家养老照顾网络

  一名快乐的长者,在社区中养老,其行动能力、自理能力、情感支援和支持系统四方面都需获得社区资源的帮助,融入“社区照顾”元素,一方面强调整合社区资源,另一方面挖掘长者潜能,反哺照顾网络,巩固社区内不同群体、不同系统间的互助,构建一个安全、被尊重、互助的居家养老照顾网络。

  3.实践做法

  首先,培育社区“耆乐出行”特工队,发挥社区居民的能力,学习上门探访和居家安全评估技巧,为社区长者进行居家安全评估,一方面帮助他们从知识了解、意识关注、实际操作上掌握出行安全对长者健康的影响。另一方面,促使社会大众关注长者居家安全议题。让社区居民认识长者家居安全现状,了解到长者家居安全资讯及改善知识,倡导“每个人都为长者家居安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构建一个安全、被尊重、互助的居家养老照顾网络。

  其次,通过为长者提供居家安全环境评估,及早让长者对所处环境的安全状况有所认识,提高安全意识。同时对长者居家安全隐患进行改善与楼宇走道的扶手加装,以减低跌倒的危机。

  最后,通过长者“防跌和出行安全”知识宣传,引起社区其他居民对长者出行安全与居家养老照顾网络的关注,提供不同类型资源参与度。

  (三)介入策略

序号

不同层面

介入计划

介入

手法

工作员

角色

1

居民个人层面

为长者提供居家安全环境评估,为长者提供居家扶手加装与楼宇走道的扶手加装。

个案服务,上门评估并提供居家改善建议和方案

使能者角色,充分善用居民在社区资源网络,联动社区正式与非正式资源,一起推动防跌倒知识的推广。

2

邻舍互助层面

培育社区“耆乐出行”特工队,有针对性地培育居民关注长者“防跌和出行安全”知识和影响因素,关注长者在社区养老的生活安全,同时加强居民间互助意识。

小组形式培育居民担任居家安全评估员

导师角色,训练居民居家安全隐患评估知识以及协助社区失能长者加急安全评估。

3

地区发展层面

居家环境安全知识宣传以及资源撬动链接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度,调动社区内小商铺以及地区的大型企业,共同服务为长者出行安全与居家养老照顾网络出一份力。

社区宣传活动和调研为主

使能者角色,充分善用居民在社区资源网络,联动社区正式与非正式资源,一起推动改善长者友善社区的推广。

  (四)计划与内容

  1.服务主题

  以长者“防跌倒和出行安全”为主题,一方面强调整合社区资源,协助长者改善居家环境和出行安全;另一方面挖掘长者和其他社区居民潜能,培育社区“耆乐出行”特工队,巩固社区内不同群体、不同系统间的互助,共同关注长者出行安全,共同构建一个安全、被尊重、互助的居家养老照顾网络。

  2.服务介入计划

  (1)私人空间、公共空间改造:为长者提供居家安全环境评估为长者提供居家扶手加装与楼宇走道的扶手加装;

  (2)培育社区“耆乐出行”特工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育居民关注安全环境,关注长者在社区养老的生活安全,同时加强居民间互助意识。

  (3)居家环境安全知识宣传以及资源撬动链接,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度,调动社区内小商铺以及地区的大型企业,共同服务为长者居家安全环境改善。

  (五)预期成效

  1.直接受益群体:高龄、独居及纯老家庭的长者,居家安全隐患得到改善,以及提升防跌倒意识和知识技巧。为长者提供居家安全环境评估,及早让长者对所处环境的安全状况有所认识,提高安全意识。同时对长者居家安全隐患进行改善与楼宇走道的扶手加装,以减低跌倒的危机。

  2.间接受益群体:社区居民,尤其与高龄长者同住或主要照顾长者,可帮助他们从知识了解、意识关注、实际操作上掌握家居安全对长者健康的影响,从而协助长者得到更好的居家照顾。接受居家安全评估培训后,获得出行安全隐患的评估能力,让社区居民认识长者出行安全现状。

  四、项目服务执行

  (一)项目资源投入

  创新社会治理鼓励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三方联动,共同促进社区推行自主的自制和自治。根据社区资源的归属可分为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本项目是广州市幸福社区公益项目,正式资源的投入占据本项目的较大比例,但是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非正式的资源也投入了不少,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具体如下图:

序号

分类

资源主体

参与事项

资源内容

1

正式

资源

广州市民政局

“幸福社区”公益项目资金

50000元

街道办、社区居委

服务对象申请及审批

/

房屋管理局

公房楼宇扶手加装情况批示

/

2

非正式资源

希尔顿酒店、坤藏艾衣人、广东善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区居民自筹

2015.8.24-8.29为社区内10名长者进行居家安全改造

辅助用具及五金材料(价值5800元)探访义工、维修义工

耆乐出行义工队

参与居家安全上门评估、回访服务、改造预案

义工资源

  (二)项目服务方式

  本项目主要通过个案管理、小组和社区宣传活动的形式来开展,服务类型包括长者提供居家安全环境评估、培育社区“耆乐出行”特工队、居家环境安全知识宣传、社区调研和项目经验发布会等形式。通过这些服务方式的结合,推动居民、居委和其他小商铺共同参与建立长者友善社区。

  (1)个案服务:通过为长者提供居家安全环境评估,及早让长者对所处环境的安全状况有所认识,提高安全意识。同时对长者居家安全隐患进行改善与楼宇走道的扶手加装,以减低跌倒的危机。

  (2)小组服务:培育社区“耆乐出行”特工队,发挥社区居民的能力,学习上门探访和居家安全评估技巧,为社区长者进行居家安全评估,一方面帮助他们从知识了解、意识关注、实际操作上掌握家居安全对长者健康的影响。另一方面,促使社会大众关注长者居家安全议题。

  (3)社区服务:一方面,通过居家环境安全知识宣传、社区调研、项目经验发布会,引起社区其他居民对长者居家安全与友善社区的关注,提高社区内资源参与度。另一方面,积极链接企业资源合作,如与希尔顿酒店、坤藏艾衣人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爱在跌倒前”长者友善环境计划提供资金、义工等方面的支持。

  (三)项目运作管理模式

  本项目主要以社工机构运营,发动社区相关部门和社区居民的参与为主。通过与居委工作人员协商、培育居民、带领居民学习上门评估知识、发动社区小商铺和地区大企业参与来运作及管理。社工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统筹行政及相应服务的推进进度及质量把控。参与的核心居民成员参与统筹具体活动的推进及功能和分区的设计。

  (四)项目实施计划进度安排

  “爱在跌倒前”长者居家环境改善计划,致力推动社区居民和辖区内企业单位关注长者安全环境改善。为31户社区长者改善居家环境,培育了一批居民义工,参与居家环境评估共91人次,检视25栋楼宇。同时,积极链接了企业资源合作,如与希尔顿酒店、坤藏艾衣人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资金、义工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中心对于周边商业机构基层服务机构也有所整合。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表

序号

时间安排

活动

具体内容

1

2015年5月-

2016年11月

耆乐特工队培养计划

居家环境安全评估

2

2016年7月-

2016年12月

居家环境安全知识宣传

3

2016年1月

安全居家:社区调研与试点改造

居家安全社区调研报告

4

2016年5月-

2017年3月

居家环境安全改造

5

2016年12月

2017年10月

长者友善公房改善计划

公房走道楼宇扶手改善

6

2016年10月

长者防跌倒小册子制作

防跌倒知识普及和跌倒后护理

  (五)项目完成情况

  开展了2期耆乐出行特工队小组,提供了9次活动,共72人次参与服务;组织义工为91名社区长者进行入户居家安全评估;为31名社区长者提供居家安全改善;为社区25栋公房楼宇进行楼道检视,为16栋社区公房楼道进行加装扶手,惠及了425户社区居民(其中50%是长者家庭)。

  五、项目服务成效

  (一)服务产出

序号

项目计划指标

实际完成情况

完成百分比

1

耆乐特工队2期

2期

100%

2

公房楼宇加装扶手15栋

16栋

107%

3

长者家居改善40户

31户

78%

4

项目经验发布会1次

1次

100%

5

社区调研1次

1次

100%

  本项目基本能按照原计划完成服务量,并且发现社区公房改造需求突出,联动了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间有效关系,宣传了“防跌倒”和居家安全评估的重要性,加强了居民关注自身所住楼宇的居家改造的动机。

  (二)服务成效

  1.通过三社联动,搭建了为长者居家安全提供改善的支援网络。

  调动社区内小商铺以及地区的大型企业,共同服务为长者居家安全环境改善。居民和社区商铺、地区大型企业初成团体共同服务长者,更好形成了一个长者社区支援网络。积极联合希尔顿酒店、广州市德灏贸易有限公司,为长者居家环境改善计划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社工、居民、企业、居委会就项目开展进行了一系列协调沟通,形成较为成熟的三社联动合作经验,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营造社区关怀氛围。

  2.改善效果直观,成效显著。

  改善长者居家环境提供和善社区公房楼道,简而言之,“一条扶手,可减低50%伤害率”。装上扶手后,减低了长者因跌倒而带来个人精神负担、家庭照顾和经济负担、社会医疗负担等方面的直接影响。31户家庭减缓了对长者照顾的压力,接受了居家改善的居民反馈:“这个扶手实在太必要了,那些石扶手很滑,我们有时候想借力都难,年纪大,腿脚无力,我们都辛苦了”,更何况住在高层(7-9楼)的高龄长者,其中效果显而易见。

  (三)社会影响力

  通过系列的服务推进,促进了参与者的个人提升,同时利用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力量,将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1.善用新媒体平台宣传,以引起社会对“每人都为长者家居安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倡导知悉。

  2.在联动企业资源,同时提升长者防跌倒主题的社会关注度。随着项目的发展和推进,得到了社区和社会上不同的资源的合作。包括希尔顿酒店、广州市德灏贸易有限公司,为长者居家环境改善计划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例如捐赠扶手等防跌倒设施和派发酒店工程部义工参与改善工程当中。

  3.项目的延续及发展

  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爱在跌倒前”长者居家安全改善计划,得到了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益动广州” 徒步筹款资助(11117.81元)并得到企业义工的爱心支持(自备工具、7桶环保油漆、近60位义工参与刷墙)、部分居民筹资的方式持续开展长者居家改善。另一方面,中心将与越秀区义工协会、越秀区社区服务中心继续合作,开展长者居家安全评估培训,将经验及工作套表推广至全区,致力培养一支稳定的越秀区居家安全评估义工队伍。

  六、项目总结和反思

  (一)项目整体成效明显

  1.链接辖区内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搭建长者生活支援网络持续性高。

  在链接居民个人、企业资源和社会(企业)资源为长者防跌倒进行居家改善,鼓励关怀长者在社区养老生活的妥善照顾。另外,在持续探索项目发展可能性更高,尤其企业和社会(企业)关注,能够拓宽人力、资金资源参与“防跌倒”倡导行动中。

  2.直接降低长者“防跌倒”危险,探索了“三社联动”的成功经验。

  以关怀长者防跌倒议题出发,社工利用使能者、引导者和资源链接者等角色,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关怀行动当中,培育了上门居家评估的居民义工和队伍,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为“三社联动”的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供一次很好的经验探索。居民、社区商铺以及地区大型企业共同服务长者居家改善,关注长者防跌倒主题发展,并与希尔顿酒店、广州市德灏贸易有限公司,为长者居家环境改善计划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由此可见,社工、社区和社会组织就“长者防跌倒”进行了一系列协调沟通合作,形成成熟的三社联动合作经验。

  3.注重培育居民参与安全隐患评估能力,从自助到互助,参与长者友善社区。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育居民关注安全环境,关注长者在社区养老的生活安全,同时加强居民间互助意识,“耆乐特工队”为居民提升安全隐患评估能力提供平台。与居民共同做“防跌倒”和“居家安全隐患”的社区宣传,提倡“每人都为长者家居安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逐步增强了社区居民对长者友善社区的概念。

  (二)项目反思及建议

  1.设立相关机制,发挥社工在社区创新治理的倡导作用

  社工长期在社区开展服务,逐渐与居民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居民会向社工反映社区内很多管理不善的地方,期望社工能够协调处理,或者向有关部分反映。社工培育居民能力参与关怀社区事务当中能显出优势,社工、居民、企业、居委会就项目开展进行了一系列协调沟通,形成成熟的三社联动合作经验,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营造社区关怀氛围。

  2.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处于初阶,需持续鼓舞社区居民,以及增加居民的互动和影响

  作为市中心老城区的社区,老龄化现象严重。营造一个关怀长者氛围的养老型社区,需要联动不同年龄段的居民以及社区和社会不同层面的资源,结合不同公益项目对居民互助意识培育,参与倡导“每人都为长者家居安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共同建立长者的友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