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州市民政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承办的广州“社区协作师”培训《社区基金共建与管理》主题课程以线上形式顺利开展。本期课程邀请了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军博士为学员进行主题为“社区基金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的授课分享。
胡小军院长介绍,近年来,一系列社会治理有关政策出台,强调社会资源的动员和整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鼓励通过慈善捐赠、设立社区基金会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乡社区治理领域。《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建立乡镇(街道)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和设立社区基金会等协作载体,吸纳社会力量参加基层应急救援。《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提出,镇、街可采取在社区依法设立慈善捐赠站点和社区慈善基金、组织社区居民参与互助互济活动等方式,开展社区慈善活动。截至2022年10月,广州共设立社区慈善基金475个,筹集善款超4700万元。社区慈善基金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胡小军指出,社区基金本质上是下设在慈善会、基金会或其他慈善组织用于社区公益事业的“专项基金”,一般以街镇或社区命名,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作为一种“活性”资源、一个慈善“枢纽”、一个公益“引擎”,社区基金的功能定位是“三个平台”:其一,社区基金是社区慈善募捐和捐赠服务平台,能为社区居民、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关心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捐赠人提供便捷、常态化的捐赠渠道和平台。同时,通过发起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社区慈善募捐活动,促进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动员和链接社区内外慈善资源。其二,社区基金是社区慈善活动和项目资助平台,基于社区的实际需求,直接帮扶有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或者资助有专长的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慈善服务活动和项目,解决社区问题,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其三,社区基金是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支持平台,可通过社区公益微创投等创新形式,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扶持、项目资助、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等立体支持,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支持环境。
胡小军还为学员分享了慈善募捐实践的主要模式,包括个案帮扶募捐模式、常态化物资募集模式、项目募捐模式、“月捐”模式和“捐赠圈”模式等,通过广州市金丝带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中心的“愿望成真”公益项目、“善淘Buy42”的慈善商店、社区“食物银行”等生动案例进行阐释,并鼓励学员开放思考,启发学员寻找资源开拓的多种可能性。
胡小军在课程最后分享了社区基金运作的“五个一”模式,即运作社区基金需要做好五件事情,分别是策划开展一场慈善募捐活动、开发一个社区公益品牌项目、建立一支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搭建一个本土社区捐赠平台、打造一个社区慈善公共空间,为学员们在实际工作中探索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创新,推动形成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等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服务的新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