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不仅为我提供食宿,还帮我找到了工作,让我觉得没有被社会抛弃。太感谢你们啦!”4月23日,在广州市救助管理站(以下简称“市救助站”),受助人员小彭向工作人员不停道谢。“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失业多时、求职屡次碰壁的小彭在市救助站的帮助下,成功找到工作,重拾“劳动者”身份,原本灰心绝望的他重新燃起希望,信心满满开启生活新篇章。
4月20日,小彭孤身一人来到救助站求助,心事重重,愁眉苦脸,工作人员为小彭办好入站手续后,马上找他谈心。“看你好像心情不太好,是遇到什么事了吗?我们也许可以帮到你。”工作人员轻轻拍了拍小彭的肩膀问道。“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小彭边说边叹气。在工作人员耐心开导下,小彭终于敞开心扉,说起了郁结多时的心事。
小彭今年30岁,来自外地,父母和孩子均在老家生活。早年曾尝试自媒体创业,但由于经验不足、合伙人纠纷等原因,工作室最终解散。此后,他的就业之路一直不顺,2023年后更是长期处于失业状态。重重经济压力下,他不得不透支信用卡维持生活,导致债务累积、征信受损,他与妻子的婚姻也亮起红灯。“结婚时用了妻子的存款,后来孩子出生,花销更大,现在婚姻也快维持不下去了。”谈及家庭状况,小彭神情黯然。除了经济压力,小彭还患有痛风,时不时疼痛发作,身体原因让他的求职之路更加困难。
但为了生存,他依然打起精神,努力寻找工作,一家公司拒绝就再换一家公司,一个城市不行就再换个城市尝试。可惜小彭却屡屡碰壁,本来铆足劲儿的他,在现实的打击下也逐渐失去了信心。“我只是想找一份工作缓解家庭压力,怎么就找不到呢?”小彭说着说着就委屈地哭了起来。“我现在只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缓解家庭压力,什么工作都可以。”小彭哭着向工作人员表达了强烈的就业意愿。
了解到小彭的困境后,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和驻站社工一起为小彭进行就业需求评估、做了MBTI职业性格测试,并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链接市救助站就业合作平台,帮助小彭查找合适的岗位信息,并积极为小彭争取面试机会。
经过沟通,4月22日,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和社工为他争取到广州某科技有限公司的面试机会,并送他去该公司面试。然而,由于该岗位需接触化学物品,小彭皮肤容易过敏,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机会。“小彭,继续加油,这次虽然你不得不放弃,但你面试成功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工作人员鼓励小彭,并推荐他前往黄埔区东区人力资源市场寻找适合的工作。
1天之后,好消息传来——小彭成功入职增城区一家蓝莓科技公司!但由于身无分文,无力购买入职所需基本生活物资,他再次向市救助站求助。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为小彭准备了换洗衣物、拖鞋、凉席、水桶等必要的生活用品,交到了他的手中,鼓励他振作精神、努力工作,早日走出困境。“感谢救助站的帮助,我会努力工作,争取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小彭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笑容。
市救助站在帮助受助群众解决临时困难的同时,更加注重挖掘受助群众深陷困境的深层次原因,精准帮扶有求职需求的受助人员,制定“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帮扶计划,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身体状况以及市场需求,精心匹配合适岗位。积极沟通人社、街道、社会组织推进联合就业帮扶机制,主动链接爱心企业、检索招聘网站信息等,掌握最新招聘信息,并将合适的岗位推荐给有求职需求受助人员,形成就业帮扶闭环,提升受助群众就业成功率,帮助他们回归社会、融入社会,传递广州救助温度。据统计,今年以来,市救助站已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8场,覆盖188人次,帮助27名受助人员提供就业个案服务,其中6人成功就业。(文/王海丽 李雅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