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之际,当千家万户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时,有这样一群“00后”青年,他们默默坚守在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以下简称“市区分站”)的值班一线,为求助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寻亲服务、医疗救助等全方位的服务,用实际行动书写“00后”民政人的担当和风采。
“我们都是在救助站过年的人”
2024年8月才入职的谭晓彤,是一名“00后”应届毕业生,在学校修读应用心理学期间,她便参加过特殊群体心理介入等社会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被安排在咨询接待窗口工作的她,经常利用专业知识,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情感抚慰和心理介入。
因为要参加春节值班,“00后”谭晓彤第一次一个人在外过年。除夕当天,不少人到市区分站求助,有的是流浪露宿人员主动进站过年,有的是没赶上火车滞留火车站经警察指引来的返乡务工人员。原因多种多样,但都是急需关怀和慰藉的人。
谭晓彤深知他们内心比较敏感脆弱,“我学会了以耐心倾听为先,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们的难处,确保每位求助者都能感受到被尊重与关怀。救助工作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是心灵上的慰藉与希望的传递。”“我和他们是一样的,都是没办法回家过年的人。虽然我在单位值班,但是家人的关心和问候一样也不缺,我希望能用我的专业服务和亲切关怀,让他们也能在救助站过一个暖意满满的春节!”
“暖心问候是工作的开始”
“您现在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您有没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面对每一个来站求助人员,无论是衣衫褴褛的老者,还是神情疲惫的中青年人,陈偲都会耐心细致地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陈偲也是2024年上岗的“00后”,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虽然曾在医疗机构有过春节值班经验,但救助管理机构的值班对她来说,也是个新挑战。
“来求助的人员普遍都有自我保护心理,不愿意主动讲自己的健康状况,有的担心被歧视所以隐瞒病史。这跟我以前在医院工作时的接触的患者完全不一样,也是最难的部分。所以更多的关心和问候,主动化解他们的抵触心态,是最重要的事。”
“谢谢你,大过年的还来看我!”大年初一,定点医院病房里,李伯握住陈偲的手激动地说道。陈偲微笑着送上新春祝福,并详细询问了他的病情和生活情况,鼓励他身体康复后回家和亲人团圆。临走时,李伯依依不舍地说:“你们真是比亲人还亲啊!”
“传递温暖是最美好的祝福”
春节期间,广州市有一次明显降温天气,市区分站按照“寒冬送温暖”工作要求,安排春节值班人员上街开展主动关爱,耐心劝导街面流浪乞讨人员进站接受救助。对于不愿进站的人员,他们及时发放棉衣、棉被、食品等御寒物资,确保受助人员能够安全、温暖。
“以前我想不通为什么有人情愿露宿街头也不想进站,现在我理解了!”来自安徽的王雪冬是个准“00后”,今年也是第一次在外地过年。大年初六晚上9点,他和同事一起上街关爱流浪露宿人员后感叹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有的愿意与他人互动,有的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没有人会拒绝善意和爱。就像今晚大德路那个对象,我给他送姜茶时说了句‘春节好,新年时来运转!’他立马就回过头祝福我‘恭喜发财,万事如意!’我觉得这是新年里我收到的最好的祝福!”
“回家,回家!”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是欢聚的节日。“00后”朱珠在春节值班时见证了一场团圆欢聚。
“我们已经下高速了,还有15分钟就到!”大年初二,朱珠在与受助对象老马的女儿电话联系家属接回事宜。
老马患有老年痴呆,原本跟随家人在佛山生活,年前意外走失且身上没有携带证件,没想到竟然流浪到了广州,被公安机关发现后护送到市区分站。虽然公安机关提供了户籍地址,但老马一家早已搬离原籍多年,无法提供亲属有效联系方式。临近春节,家中老人走失,能够想象家属有多么焦急。
老马患有严重老年痴呆又不会写字,进了救助站之后就一直嘟囔着“回家,回家!”,问他家在哪里,他还是说“回家,回家!”
工作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联系户籍地有关部门,那边提供的线索也只是二十年前跟女儿一起到佛山生活。因为春节放假,想要联系户籍地有关部门帮忙寻亲有一定难度。市区分站只好通过头条寻人提供技术支持定向向佛山地区推送寻亲信息,仅仅过了两天,老马的女儿就通过朋友推送的寻人信息,联系上市区分站。
“回家,这是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字!因为春节值班,我没有回家。但是看到老马父女团聚、喜极而泣的时候,我更明白了回家两个字的重量,还有救助工作的价值!”
在这个充满温情的节日里,这些“00后”新生力量在市区分站用青春与热情诠释着救助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以平等尊重为基石、安全至上为保障、回归社会为目标,为流浪乞讨人员编织起一张充满希望与爱的大网,让更多处于困境的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