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动态 > 媒体关注

(广州日报)听见每一个细微的声音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3-02-27 17:58:15 阅读次数:-

  在广州这座服务管理人口超2200万的超大城市,幸福感不仅源于密集的高楼大厦、发达的产业经济,还有具有广州特色的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广州持续健全分层分类综合救助体系,深入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其构建的“政府救助+慈善救助”一张网在全市逐渐铺开。

  发起一场紧急联动的救助

  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出租屋里,跟随在广州务工的母亲来到广州的晓哲(化名)已经和病痛抗争了足足两年。2020年,才7岁的他突患恶性生殖细胞脑瘤,紧接着,在广州输血、刺穿、开颅手术和化疗。截至2023年1月,花费的治疗费用已超过50万元。巨额医疗费让这个家庭入不敷出。

  2021年9月,晓哲父亲找到了广州市综合性慈善医疗救助平台——珠珠救助,为患病的孩子寻求社会帮助。珠珠救助是广州针对重症困难人群发起的救助网络,一直致力于打通重症困难群体和社会资源之间的信息壁垒,近三年累计服务困难患者2.8万人次,整合联动救助资金超6100万元。

  “我们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联合帮扶行动。”珠珠救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整理了相关的大病救助申请渠道,统一给滨江街社工服务站,社工立即根据我们提供的材料,先后协助这家人申请了广州市慈善会爱蕾行动和徐克成癌症救助等慈善项目,为晓哲对接应急资金,确保治疗可以持续。”

  “每一个陷入困境的人都属于社工的服务对象。珠珠救助熟悉救助政策,我们擅长社区一线行动,彼此优势不同。”滨江街社工文以璐回忆道,“除申请外部慈善资源,我们也在街道和社区的指导下,通过广州市慈善会滨江街社区慈善基金为孩子发起募捐,在大型公益集市上义卖筹款;针对该家庭生活条件较差的情况,同步申请了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常态开展的百家食物银行项目,为这一家人送去大米、食用油等物资,补给家庭部分开支。”

  就在社工对接资源的同时,珠珠救助的工作人员也和孩子保持着良好的联系。令文以璐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珠珠救助工作人员到了孩子家里,送上一个惊喜——一个烤箱。晓哲很爱烘焙,特别喜欢。那天,晓哲的眼睛里充满希望,他说:“这是我最想要的礼物!以后我可以做更多的美食和大家分享。”而晓哲父亲则感触颇深:“大家做的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雪中送炭。”那天,文以璐发现,这个曾经对外界帮助有些不知所措的父亲逐渐找到了方向,有更多勇气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衔接社会资源

  在围绕晓哲的救助行动中,多达五个救助主体参与其中,而“联动机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日常重点关注广州市低保低边对象、特困人员、留守老年人、独居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特殊困难重度残疾人等八类困难群体,会根据不同个案进行评估,回应案主的需求,同时,一个社区的困难群体情况是动态变化的,其他遇到困难的街坊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滨江街社工服务站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我们接触的个案中,重症疾病是导致案主及其家庭陷入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有的家庭本身经济条件较差,医疗疾病抗风险能力更弱,往往需要慈善医疗救助的资源补充支持。这时,社工能否及时了解‘找谁申请慈善资助’‘怎么申请慈善资助’都尤为重要,但社工的聚焦点在社区一线,往往对这方面的资源了解不够全面。”

  文以璐对此亦深有感触。“在我接触的这个个案里,珠珠救助整理的慈善医疗救助项目清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告诉了我们可以去哪申请,怎么申请。”而在珠珠救助长期从事困难重症儿童帮扶工作的马锦洲亦告诉记者:“在帮助服务对象对接社会资源的过程中,不仅受助者和社会爱心资源之间存在壁垒,不同的社会爱心资源之间也存在壁垒,而打破壁垒的关键在于‘迈多一步’。”他分析道,在晓哲的个案中,珠珠救助“迈多一步”主动对接社工服务站,而社工也“迈多一步”持续开展对接工作,大家不知不觉中就走出了多方联动的社会救助新路径。

  困难群体的帮扶并不局限于医疗救助。滨江街社工服务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评估个案的需求时,往往会作全方位的评估。有的需求可以通过物资帮扶解决;有的需要再就业,则需要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等服务。”随着社会救助改革日益深化,在广州,越来越多联合帮扶行动出现,逐步织密“政府救助+慈善救助”的救助网络。

  搭建一张更完整的网

  围绕晓哲一家人发起的救助行动,很好地体现了广州社会救助工作“及时发现”“多方联动”“精准回应”的特点。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广州民生保障有力度有温度,社会救助不仅局限于物资帮扶,针对社会救助“如何服务主动化”“如何服务精准化”“如何服务多元化”“如何服务智慧化”等问题,广州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搭建了集“需求端”“中枢端”“服务端”于一体的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安全网系统(简称“穗救易系统”),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困难群众的救助服务快速响应、及时处理。

  该负责人表示,有需要的困难群众可以在“粤省事”“穗好办”等平台实现足不出户“刷脸”申请救助,同时,全市各镇(街)、村(社区)也设立了186个社会救助服务站、2816个社会救助服务点,并在各村(社区)指定社会救助协理员。此外,穗救易系统亦开展人工智能电访服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呼叫等技术,每月对全市困难群众开展电访服务,了解群众存在的困难,及时梳理需求信息。

  而在需求回应方面,穗救易系统对接了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社工机构、志愿组织等平台,实现了对全市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的指挥、调度以及监管,目前全市多个区也逐渐打造了各自的“政府救助+慈善救助”项目,包括南沙区的“党建+社会救助”、花都区的“精神障碍困难群众康复”、番禺区的“五结对”等。

  目前,“穗救易”搭建的救助网络仍在不断完善中。社会救助工作涉及教育、住房、人社、医保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协同,相关数据和服务有待进一步整合。一位社区工作者表示:“期待着不久的将来,大家可以在‘穗救易’搭建的救助网络上互通有无,可以有效对接社会上的教育、康复、医疗、职业、心理、养老等各类慈善服务和政府救助,给每一个人织出一张完整的支持网络。”

  记 者  苏 赞   

  (《广州日报》2023年2月25日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