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动态 > 媒体关注

(广州日报)从民生“食”事到社区享老 看广式养老绘就幸福晚年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2-21 10:03:03 阅读次数:-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提到广式养老,如今不少老年人都会给广州的社区养老点个赞。十多年前已在全国率先开启社区养老探索的广州,先从老年人关心的餐食切入打造长者饭堂,接着搭建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延展出一项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在十多年后,通过颐康中心(站)“一站多点”的设施网络,以177个街镇颐康中心、2723个村居颐康服务站、1399家长者饭堂,将多元普适的服务全面延伸至社区和老年人家庭。

  每个中午时分,走进遍布全市的1399家长者饭堂,饭香扑鼻而来。一个看似细小的民生“食”事,在过去一年,助餐配餐服务人数达17.02万,就餐人次更是超1300万。而一个个数字背后,氤氲的是广州独有的烟火气。在荔湾区西村街,长者饭堂每天上午8时30分供应早茶,老友记们在一盅两件中闲聊家长里短。在从化区北溪村,村里链接爱心企业,同时也发动村民互助,筹钱运营村里的长者饭堂。

  每一个地方的长者饭堂,都在结合实际,回应老年人所需。

  而居家社区养老,不仅仅只有“吃”这回事。在天河南街颐康中心,九旬老人何华(化名)是一名曾经因认知障碍陷入孤寂的知识分子,过去,需要专业服务的他既不想离家远,但又担心社区没有认知障碍照护的专业支持。然而,颐康中心用专业的照护打破了他和家人的顾虑。如今,何华住进了家门口的颐康中心,在这里,既有家属天天“串门”陪护的温暖,又有专业团队定制的认知训练方案,逐渐让养老不离家的愿景照进现实。

  而何华生活中的变化,也是近年来广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快速发展的缩影。针对大部分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广州市多措并举引导专业优质资源向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聚集,让养老服务更加触手可及。而颐康中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个区域性的服务资源“中枢”,通过专业聚集、资源下沉配对,将嵌入式、综合性、多功能、普惠性优质养老服务供给覆盖老年人全生命周期,打造一站式和到户式的专业综合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可不可持续,够不够专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养老产业发展水平。广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活力,离不开银发经济的良性发展。在广州“1+N”基本养老服务网络中,长者饭堂是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出一点、集体添一点、志愿助一点,“政府搭台,社会唱戏”。颐康中心盘活闲置物业、强化公建配套、全面放开市场,撬动社会力量全面参与。

  如今,广州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双轮同步发展,建成银发经济产业园和若干个智慧康养装备体验中心,全市养老企业超1.06万家,一定程度打破了居家社区养老本身存在的“资源—成本”困境——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激活的同时,养老服务业也得到了消费市场的赋能,逐渐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完善产业链条,养老服务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同时又推动了成本降低,迈向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径。

  接下来,广州将大力推动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加快智能穿戴设备、生物科技等在老年教育、健康养老等场景创新应用。当养老服务从“政策对接”迈向“需求对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居家社区银发经济生态浪潮,每一位老人也将在日益完善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生活圈中获得更多元、更专业、更高品质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记者 苏赞 张萌

  (广州日报2025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