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就要到来,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自“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开展以来,广州市民政部门大力推动救助工作前置,联合相关部门每日出动车辆、工作人员开展街面巡查救助,积极指引、劝导、护送流浪乞讨露宿人员进站受助,并为不愿意进站受助的流浪人员派发棉衣、棉被等防寒物品以及必需的生活物资。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拓展寻亲工作手段,加大护送返乡力度,帮助受助人员顺利回家、团圆过年。
“这个春节,我们护送你回家过年”
“我想回家,你们能帮我吗?”几天前的一个晚上,一位年轻人独自坐着轮椅来到广州市救助管理站求助,向工作人员表明了自己的愿望。
工作人员先帮他换上干净的衣服,并送来热乎的饭菜,随后与他拉家常。经了解,年轻人姓陈,31岁,四川自贡人,因家庭变故,十多年来只有爷爷和奶奶陪伴着他。2020年初,他只身来到广州打工。没想到这一来就是四年多,期间没有回过一趟家。
2024年2月的一次意外摔伤,导致小陈两条大腿骨折,住院后又查出棕色瘤,先后做了甲状腺手术和腿部手术。接下来近一年的时间,他只能留在医院做康复治疗,打工积攒下的钱早已花完。
春节临近,小陈很想回家看看年迈的爷爷和奶奶,但身上没有路费,加上双腿术后康复缓慢,虽已可以出院,依然无法正常行走,这让“回家”变得十分艰难。经人指引,他来到救助站求助。
“小陈,你放心,这个春节,我们护送你回家过年!”当救助站工作人员确切地告诉小陈可以帮他回家时,他的眼中充满了希望。
工作人员一边抓紧联系属地救助站对接相关事宜,一边买票,但临近春节,直达自贡的车票近几天都已经售罄。广州市救助站迅速协调自贡救助站、成都救助站,三方商定接力护送小陈回家。
1月13日晚,广州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将小陈送到成都,与成都救助站完成交接手续,成都救助站第一时间对接自贡救助站,自贡救助站马不停蹄,在1月14日晚上将小陈送回家。这个春节小陈终于可以在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年了。
走失17年,乡音指引回家路
“这是我走失了十几年的大哥,你们是怎么找到他的?”郑女士在微信视频中痛哭流涕,但看见长久未见的郑先生又破涕为笑。
2024年11月中旬,郑先生在广州市南沙区某高速桥底被发现。因自言自语、精神恍惚,且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身份信息与亲友联系方式,郑先生被民警护送至精神病院。
郑先生入院后,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以下简称“市区分站”)工作人员立即为他寻找亲人朋友,但因郑先生精神状态不佳,始终无法获得更多信息。工作人员又利用人脸识别比对、推送寻亲信息至各大媒体等方法,结果还是石沉大海。
2024年11月末,市区分站再次联系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与湖南长沙王曙警官寻亲工作室协助出具人像比对结果。经公安比对,比中疑似两人,这给寻亲工作带来了一丝希望。但经工作人员联系核实,均非郑先生本人,寻亲工作又陷入僵局。
市区分站工作人员仍未气馁灰心。市区分站“羊城慧寻”寻亲服务综合平台积极借助寻亲服务公益联盟力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郑先生寻亲案例,特地邀请“口音识别、乡音甄别”技术翘楚——广州利富蜗牛公益团队参与寻亲工作。公益团队以看图说话的方式与其沟通交流,最终郑先生在果蔬类的“辣椒”发音引起了口音专家的注意,成为寻亲的一个新突破口。
公益联盟志愿者将“辣椒”音频发往全国各地口音志愿者群组,请各地志愿者线上辨别口音属地,最终锁定郑先生的“辣椒”口音属地为阳江市。在判断出郑先生的乡音疑似方向后,公益联盟运用各种网络媒体进行定向精准推送寻亲公告,当晚便成功对接上他的家属。
据家属介绍,郑先生由于智力障碍导致语言发育迟滞,自幼没有读过书,于2007年突然失踪。家人苦寻无果,不得不注销其户籍,至今已有17年。成功找回郑先生,为他的家庭与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年届九旬的家中父母仍思亲心切,期待他早日返乡、合家团聚。
1月8日,在市区分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郑先生成功返回阳江。漂泊在外的他,终于能和家人一起吃上团圆饭,开始新生活。
责 编 王雅蝶 张永生
(人民网202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