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动态 > 媒体关注

(广州日报)公益慈善年度足迹出炉 广州多措并举激活社会创新活力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4-12-20 11:00:52 阅读次数:-

  善涌湾区,风潮渐起。

  2024年,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正掀起一轮新的公益慈善风潮。这一年里,广州慈善迈过穗善为民的三十载,开启了砥砺奋进的新征程;活跃在一线的公益慈善组织,越来越多开始探索纵深的社会创新行动,回应日益多元的公共议题;而在商业领域,公益与商业的边界变得不再泾渭分明,越来越多企业开启ESG实践,将社会价值创造融入自身的战略决策之中。

  在这种向善的风潮之中,这一年,广州公益慈善事业在这一片土地上留下了怎样的足迹?而在接下来,公益慈善事业又要循着哪些方向转型升级?记者从一年一度的广州慈善捐赠榜样以及慈善捐赠榜样捐赠分析报告中了解到,这一年,广州收录到的慈善捐赠总额为13.86亿元,面对变化的筹资环境,这座城市的慈善环境依旧展现出了浓郁的人情味。

  数据解读:人情味,始终是广州慈善的最大特点

  作为当地最全面、最权威的慈善捐赠榜单之一,广州慈善榜样如今也是观察和分析广州慈善捐赠以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早在2016年,广州发布了第一份广州慈善榜样名单,此后每年都延续了这一传统,将每年的慈善捐赠足迹收录到名单之中,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表彰,以此弘扬慈善文化,激励人人慈善。这些年来,广州慈善榜单累计已有数千家(次)单位、上万人(次)登榜,收录捐赠总金额突破百亿元。广州慈善榜样有一个挺接地气的传统——单位年度捐赠累计10万元以上,个人年度捐赠累计1万元以上即可上榜。

  有人说,广州慈善榜样的这一规定,其实就是在传递“人人慈善为人人”的朴实理念,也就是说,在这座城市善意无分大小,人人皆可慈善,而有心者皆可为榜样。在这一规定之下,每年的广州慈善榜样都会涌现不少的新面孔,此外,还有许多捐款不留名人士,统一以“爱心人士”的名字出现。而2024年广州慈善捐赠榜样捐赠分析报告显示,这一年,广州共收录慈善捐赠13.86亿元,总体呈现出“机构捐赠为主、个人捐赠为辅”的特点,但个人捐赠中,小额捐赠和不留名捐款的捐赠额大幅增加,不少人是首次捐赠人士,说明了个人捐赠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都在增强。

  不过,不留名字并不是不在乎“钱”,相反,不少捐赠者都很关注自己的钱流向哪里。对于务实的广州人而言,“出不出名”不重要,但钱一定要用到刀刃上,帮到最需要帮助的人。因此,分析捐赠资金流向一直是广州慈善捐赠榜样捐赠分析报告里的重要章节。值得关注的是,不少捐赠人对公益慈善的理解不再停留在传统的物资帮扶上。教育助学、乡村振兴、慈善行业支持、医疗健康、社区发展、一老一小及特殊困难人群服务、减灾与救灾、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文化体育艺术……从这些捐赠流向可以看出,公众日益关注社会议题的长期解决方案以及发展需求。

  实际上,这也反映了在广州,公益慈善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宽,人们已经开始探索更深层次的善,需要更多的社会创新解决方案。

  社会风潮:公益边界不断拓宽,如何落地是关键

  公益慈善不是一个“小圈子”,而是社会发展的有机组合。在商业领域,越来越多企业家开始将“公益”和“慈善”内化至自身的企业发展中,推崇绿色生产,提高员工福利,关注社区问题,参与社区公益,走向商业向善之路。人们看到社会企业逐渐兴起,甚至有初创企业获得共益企业的认证,这些企业虽然小而美,却在用商业的方法回应气候变化、社区张力、多元群体价值等社会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商业解决方案。而公益与商业之间的边界消融,不仅仅体现在商业领域。公益商业融合发展的风潮,也在公益领域逐渐兴起,并探索起公益慈善的可持续之路。

  包括公益慈善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都需要适应“善经济”的到来。原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在多次公开分享中提到,中国已经正式开启“善经济”时代,随着市场上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显现,社会公共服务从过去的生存和物资需求,向着“美好生活”延展,需要社会组织成为新的生产力要素,参与到“善经济”的社会建设中,而很多领域都有公益慈善组织发挥作用的巨大空间,需要大家主动挖掘。

  面对社会向善新风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广州公益慈善也在过去一年多措并举激活社会创新活力。如今,广州已设立社区慈善基金3000个,通过开展系列培训,推动基金实现从“筹起来”到“用起来”的良性闭环运转,目前已筹集善款超1.45亿元,盘活社区慈善资源回应社区多元议题,在今年年底实现全市每个区都建成慈善超市示范点。在慈善信托方面,广州累计备案慈善信托超37单,受托财产总规模超1.40亿元,今年截至10月,新增备案慈善信托9单,受托财产增加8505.65万元,通过结合信托工具激活社会面更多的慈善活力。

  有专业人士表示,无论是探索慈善超市的“造血”模式,还是探索“慈善+金融”,其实都是在拓宽慈善的发展空间,以更多元的资源灵活回应日益多元的一线真实需求,以此形成公益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循环。

  展望未来:打造公益慈善大生态,赋能未来

  社会多方都在迈向向善之路时,对于公益慈善事业而言,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如何在秉承公益慈善原则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以更具创新力、更有执行力、更有资源联动力的方式探索新兴社会公共服务议题的公益行动方案,与社会需求、企业向善有效衔接起来,或将成为公益慈善组织接下来的一大重要命题。面对时代对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广州公益慈善迎风前行。

  作为广州慈善事业的主渠道和主平台,广州市慈善会将着力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会,打造一系列“穗善”慈善项目集群,探索“慈善+”全域慈善模式,构建良性区域慈善生态链,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合作平台。其中,广州市慈善会将充分发挥广州超大城市丰富多元的场景优势、资源优势,加强跨部门协作与合作伙伴网络建设,搭建全市慈善资源服务综合平台,打造更多“精准发力、惠及民生”的慈善项目集群,发起组建慈善行业联合体,引导支持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同时,广州也深入推进社区慈善建设,完善社会动员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慈善生态,在此基础上,突破传统的单向施与模式,构建多维赋能体系,为困难群众提供自我发展能力,为企业搭建参与慈善的创新平台,为社会组织开拓慈善金融、数字慈善等新领域,同时与政府工作紧密衔接,助力社会治理创新,最终作为“慈善之城”,将慈善理念深度融入城市血脉,与市民日常生活、企业经营实践、社会组织发展和政府治理创新深度融合,让慈善成为城市生活的有机环节。

  记者 苏赞   通讯员 李国全 张萌

  (广州日报2024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