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老龄委、市民政局、市统计局联合印发了《2017年广州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和老年人口数据手册》(以下简称《数据手册》)。
《数据手册》共分四个部分,一是全市老年人口数据;二是各区老年人口数据;三是全市老龄事业发展情况;四是附录。《数据手册》在统计反映2017年数据的同时,还与2013-2016年的同类数据进行对比。
2017年我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有如下特点:
一是老龄化程度高,老城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17年底我市户籍老年人口数161.8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8.03%。全市11个区中有8个区老年人口超过10万人,其中越秀区、海珠区老年人口总数高达28.9万人和25.13万人,本区老龄化率分别是24.5%和24.2%;荔湾区和白云区,分别为19.69万人和16.53万人,本区老龄化率分别是26.8%和16.7%。按照老龄化率划分,人口老龄化率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广州市已有3个区进入中度老龄化(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
二是残疾老人今年纳入统计范围。2017年,广州市残疾老年人6.47万人,其中从化区、增城区残疾老年人数最多。残疾老年人口中肢体残疾老年人口数最多,达到3.5万人,占比超过全市残疾老年人口数的一半,为54.01%。
三是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推进,老有所养进一步落实。2017年,全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共计3793个,比上年增加456个。全市养老机构183个,其中公办养老机构63个,民办养老机构120个。总床位62144张,比上年增加319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实现国家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40张”的目标。
四是养老服务大配餐项目全覆盖。全市设有长者饭堂846个,街道(镇)、社区(村)覆盖率达到100%,市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全覆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覆盖社会化“大配餐”服务体系项目被“2017第十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评为“2017年度中国十大民生决策奖”。
五是医养融合蓬勃发展。2016年9月,广州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项目开展以来,我市以惠民利民为导向,以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线,围绕“健康广州”建设中心任务,着眼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扎实推进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2017年,广州市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共有32家,较去年增长了113%;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绿色通道的医疗机构达90%以上;具有医养结合服务功能的养老机构覆盖率达85%以上(包含内设医疗机构和签订医疗服务协议),较2016年增长了27%;107个街镇已建立一样服务合作关系,占比62%;已为248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其中签订协议的133家。
六是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老有所乐仍需关注。2017年,全市共有老年教育机构329个,老年活动室2635家,老年文体团队1820个。全市共有老年协会2464个,实现了95%以上城镇社区以及80%以上农村社区的覆盖,起到了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全市已创建示范性基层老年协会30个,较好地带动全市基层老年协会蓬勃发展。